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21 03:02:19

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近年来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建立了各市县蚕业信息报送体系,建成开通广西蚕业信息网、广西蚕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全面提升广西蚕业信息服务水平。文章在分析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蚕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成效;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77-04

近年来,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取得较大成绩,已建立从自治区到各市、县的蚕业信息报送体系,进行全区蚕业生产数据信息采集报送;建立广西蚕业信息网,利用网站开展蚕业信息服务;开发广西蚕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蚕业信息报送系统、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3个系统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监测、蚕种质量监测、蚕种生产经营监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全面提高广西蚕业信息服务水平、蚕种质量管理水平和蚕桑生产技术水平。

1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1蚕业信息员队伍建设

2001年起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就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自治区蚕业生产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上报等工作,建立了由全区14个市级、80个县级蚕业部门及30多个蚕种生产相关单位信息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定期进行全区蚕业生产、蚕种生产经营、茧丝及蚕种价格等数据信息采集报送。

1.2蚕业信息报送机制建立

实行全区蚕业生产数据月报制度,由市、县级蚕业部门层层报送,蚕桑生产数据每月报送1次,蚕种生产数据每半月报送1次,蚕茧价格和蚕种价格每周报送1次,及时全面收集全区各地最新的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表上报自治区农业厅和转发各地蚕业主管部门,并根据各时期生产动态进行整理、总结、分析,通过广西蚕业信息网和《蚕桑生产简讯》及时相关信息。

1.3蚕业信息网建设

广西蚕业信息网于2005年建成开通,具有独立的国际域名:广西蚕业信息网(http://),几经改版和完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蚕业信息传递、技术交流、技术咨询、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网站,现设有10个一级栏目30个子栏目,内容涵盖蚕业生产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网站页面布局和栏目结构凸显行业特点,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功能适用,自治区内重要行业信息都在网站第一时间,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尤其是针对各生产时期的病虫害和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及时预警信息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为蚕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广西蚕业信息网已成为传递信息、交流学习、技术服务的平台和窗口,网站已累计信息3万多篇(条),每年更新信息4000多篇(条)。网站浏览量不断上升,已突破了500万人次,成为全国蚕业网站中浏览量最多、信息量最大的网站之一,已成为本行业知名网站。

1.4蚕业信息数据库建立与应用

广西蚕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于2008年开始构建,依托广西蚕业信息网服务器和网站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系统后台管理程序和各子系统数据库,集成信息录入、统计分析、用户管理、动态监控、信息检索等功能模块,建成了广西蚕业信息报送系统和广西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技术,利用动易网站管理系统的基本软件,在汇集蚕业领域知识和专家经验以及各种相关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2010年完成广西蚕业信息报送系统、广西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3个数据库建设,并开始正式投入试用,全面应用于全自治区蚕业生产与市场信息数据采集、蚕种生产销售计划制订、蚕种质量监督和蚕种生产经营监管、蚕业生产技术指导等(见图1)。

1.4.1广西蚕业信息报送系统的应用客户端为各市、县蚕业部门,系统设置有价格日报、生产统计报表、信息查询、信息报送等模块(见图2),由各市、县蚕业部门上报录入本市县蚕业生产调查数据,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分析、综合查询、输出报表,及时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为行业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4.2广西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客户端为蚕种生产、蚕种检疫和蚕种管理部门。系统设置“原种饲养情况”、“出库计划查看”、“原种出库信息”、“出库计划信息”、“报检情况”、“蚕种信息填写”、“公告”、“公告”、“制种情况”等板块(见图3),由蚕种冷库管理人员录入各蚕种场的原种出库信息,蚕种场工作人员录入从原种出库到养蚕制种各个阶段的信息,检验人员上传检验报告。通过系统平台对各蚕种场生产的每批蚕种从原种出库催青到养蚕制种、蚕种质量检验检疫、蚕种入库冷藏保护以及蚕种出库发放等各时期的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管理,利用本系统可实时查询追溯每张蚕种的来源、质量检验检疫情况、冷藏处理情况、出库发放情况以及上一代原种来源等信息。同时,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蚕种出入库数据管理和蚕种流通监测,有利于规范蚕种市场秩序,确保蚕种质量;有利于疫病的有效防控,确保蚕业生产用种安全。

1.4.3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的应用客户端为广大蚕农,系统设置科学种桑养蚕、蚕桑病虫害防治的检索、图片和视频,以及专家在线远程指导等功能,内容涵盖蚕桑生产全过程、基于图片和文字描述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指导。用户可通过蚕桑生产的各阶段、各环节、病虫害名称、形态特征等关键词进行检索,也可通过更为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掌握蚕桑生产技术、蚕桑病虫害知识和防治技术,本系统的应用对于蚕桑生产与蚕桑病虫害防控起到指导作用(见图4)。

2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2.1为全区蚕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全区蚕业生产数据信息由市、县级蚕业部门层层报送,可真实客观、及时全面地收集各地最新的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并及时上报自治区农业厅及本行业相关部门,使各级领导快速、准确地了解全区蚕业生产动态信息,提高了其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了蚕桑生产的信息导向作用。广西是全国蚕业最大省区,蚕茧产量已占全国蚕茧总产量40%以上[1],信息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已成为本行业发展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广西蚕业信息网全面及时蚕业生产动态、行业政策法规、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防控、蚕茧收购、茧丝加工和贸易等行业动态信息,实现了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蚕业生产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2.2对全区蚕种生产流通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应用广西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区蚕种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有效提高了全区蚕种科学管理水平,有效防控桑蚕疫病,杜绝带微粒子病的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避免蚕农养蚕受到损失。按照每年超毒蚕种1%计算,全区年产蚕种600万张,约有6万张蚕种超毒,如果这部分蚕种没有检疫和监督淘汰,就会造成养蚕农民损失蚕茧2000多t、产值6000万元以上。广西蚕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挽回经济损失,每年可新增经济效益6000万元以上。

2.3促进蚕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建成应用五年多来,为30多万人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促进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普及和蚕桑生产科技水平提高,对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广西蚕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

3.1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信息报送体系

建立健全各市、县蚕业信息报送体系,开展信息员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高素质蚕业信息员队伍,确保及时准确采集报送信息。

3.2完善蚕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在原有数据库基础上开发建立蚕桑良种质量追溯系统,采用自动化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为蚕种、桑种子赋予单个“身份证条码”,实现“一件一码”;对其生产、仓储、销售、物流等环节和质量参数进行数据信息采集跟踪,根据条码可以溯源,追溯每件种子的质量档案。实现良种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流通环节、服务环节的全周期监督管理。

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增加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和视频,加强对蚕桑技术智能化咨询系统的宣传,扩大影响面,提高应用率,使其对提高蚕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

3.3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建立手机短信、微信平台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手机短信、微信信息平台,使农民通过手机可以获取最新的蚕业生产资讯、病虫灾情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措施、实用技术、市场价格信息等,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互动和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提高蚕业信息服务效率。

3.4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信息加工,增强蚕业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通过走访农户和问卷调查,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蚕农对蚕业信息的需求、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服务方式和信息利用效率等进行实证研究和科学评估,探讨符合广西蚕农信息服务需求的有效信息传播模式,同时,加强信息的加工、分析和整合,提高蚕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对市场动态的预测性,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全国桑蚕种、茧、丝产量预测和指导服务的通知(商运字[2013]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2013-05-27/2013-06-10.

上一篇:中药调剂差错的分析与防范对策 下一篇:浅析大倾角厚煤层消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