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陵山探秘巴人最后的避难所

时间:2022-06-21 08:09:07

走进武陵山探秘巴人最后的避难所

从卫星图上看,重庆的地貌就像波浪,平行的山脉与夹在其间的凹谷形成一条条平行线。四面山、黑山、巫山等山峰连绵成波峰,无数小得没有名号的微型平原汇集成波谷。这层层波浪发轫于渝西北,一路浩浩荡荡,奔腾踊跃到重庆极东南端时陡然刹住了脚步,万川入海般汇聚到一座横跨湘、黔、鄂、渝四地的巍巍大山之中——那便是武陵山,巴人口中的山祖......

一个高傲的陌生人沿着河岸坚实的道路来到巴国首都涪陵城,长驱直入经过神社和市集,穿越神圣的王庭。当地军民目瞪口呆,不但震慑于他所展示的武力,也被他头上高高的髻盘、足下华丽的方头丝履所折服——这些都是一个远方强盛帝国的贵族象征。

古老秦简上记载着这是公元前316年的一天,这位陌生访客名叫彧卿,是秦王派来宣渝战争的使节。作为巴人历史上最重要的访客,他在秦简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却没有在遍布巴国大地的石碑上留下任何名字。因为自这位战争使者到来的十年之内,巴国和它所有大大小小的石碑,便一并被永远地抹去了。

那之后的一百年,是巴人逃亡的一百年,他们从涪陵、江州、阆中、巫溪纷纷出逃,循着夷水、汉水、渝水四散而去,有的躲进巴人赖以发迹的清江峡谷,有的钻入巫山夔门黄金洞全族罹难,还有的不敢走大道,也不愿循着河道任人追杀,于是一头扎进都城旁“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的武陵山,消失在秦人追兵的视野之中。

“鸟不飞度,兽不敢临”的险地

没人知道到底是不顾一切的求生欲还是巴人的山民天赋让他们得以逃进山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想拖家带口地举族跨进武陵山实在是一次巨大的赌博。

要进山,首先得涉水。山下的乌江、阿蓬江、金鞭溪等河流环绕其间,形成了“水绕四门”的第一重屏障。勉强趟过河去,步入武陵山腹地,满眼所见千山万岭,峰峦叠障,陡峭的山坡上几乎没有平地,道路更是无迹可寻。即使穿过丛林,摆脱毒虫猛兽,走到山前,又会发现这山峰光溜溜的极难攀登,稍有不慎便会跌落谷底。难怪就连追兵见了只能望山叹道:”滔滔武溪一何深,鸟不飞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何毒淫!”

直到今日,这些巴人后裔在狭窄的坡地上种瓜点豆,也是连一尺见方的泥土都不肯放过,统统被垦为耕地。山里汉子在那里犁地,三五步便到了头,半站在悬崖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于是,人们只得从泥土里提起沉重的犁辕,使劲儿往后拉,身子后坐,几乎悬空在山崖外,其险可见一斑。

当年,逃进山的巴人认为武陵山是白虎祖灵在最后一刻为他们准备的避难所,若真如此,他老人家这次的手笔比起上帝为摩西分开红海也不惶多让。他先是用一次规模空前的造山运动抹去了曾经的大海,然后拾掇滨海碎石堆积起厚达数百米的巨型石英砂岩堆,以两亿年漫漫岁月为炉,无数自然力作用和水流侵蚀作火,让那些坚硬的石英砂岩不断地解体崩塌。泥土脱落,岩壁分离,无土奇峰在这里拔地而起,如无数蒙尘利刃齐齐出土一般,万峰齐聚,层层叠叠,围成了这么一个守备森严的万剑之城。

秦人在这里止步,他们悻悻地放过这群躲进山去的败卒残兵,转而踏上了横扫六合的漫漫征途。巴人们则终于安顿下来,经过无数岁月残酷的适应与淘汰,在这里重建了农舍,沟渠与村寨。秦汉魏晋,时光斗转,巴人这一称呼逐渐被人们忘却。他们的名号随着时代不断变幻着花样:楯木蛮、武陵蛮、土家族。但这里的人毫不关心,他们安居乐业,从此与外间的纷扰无关。

“宅”于山中的巴人后裔

在躲进大山的诸多巴人群落中,虎灵族的祖先可能是最恋家的一支。当年他们钻进大山没多久便停下脚步,定居在距离涪陵不过数十公里的沟子里直至今日。这处山沟便是武陵山脉如今鼎鼎有名景点之一的石夹沟。

这是一条十来公里长的喀斯特大裂谷,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高差极大。不少顶端平坦但四面陡峭的台地如巨型桌子一般在谷地里遍布搁置,虎灵族的村寨就建在一个最陡峭的台地之上。台上宝贵的平坝用来种植粮食、瓜果,峭壁边缘则垒上围墙,筑起城门,只在视野最好,毫无遮拦的一面铺出一条令外人腿软的下山小道。这样的村寨,俨然成了一座天然的古堡。

冉振杰便是出生在这个寨子里的土家族小伙子,他常穿着一身运动衣裤,平日里喜欢窝在家看电视,看起来和城里的年青人没什么区别,唯有在山里才显出与外界同龄人不同的一面。谷里有两三群野猴子,每一群至少在二三十只以上,冉振杰经常会拿食物喂这群顽皮的家伙,说这是他养的猴子也不为过,亲密之态让外人眼羡不已。

除了猴子,这个小伙子和野猪也颇为有缘。山里野猪多,农家的家猪又放山里敞养,于是家猪、野猪不时便会混在一起。一次,他家一头正值“青春年华”的母猪肚子大了,等到怀胎期满,满心期待小猪崽的冉振杰却发现,家中的母猪生下来七八个一串全是小野猪,让人哭笑不得。于是整整一个月,山沟子里多了一位替自家母猪报仇雪恨的野猪猎人。

石夹沟万丈坑中的怪物

石夹沟得名于外面的考察队,他们寻找旅游资源时发现了这里,惊叹这是座谜一般的山谷。如浪花一般流动变幻的薄雾常常包裹着整个山谷,不知名的小鸟在雾气中穿梭,冷不丁闪现在人前,旋即没入雾中不知所踪,看不清全貌的百年老树的树枝错乱地立于头顶,陌生的植物俯仰皆是。

一座鱼石颇为有趣,按说很多地方都有貌似各种鱼虫鸟兽的石头,本也没什么特别,但由于有了这变幻莫测的雾气,一切都变得不同了。远望去,鱼石在变幻的白色雾气中或尾巴上翘藏首露尾,或弓其身来露出脊背上的石鳞片,便如在水中跳跃浮沉,仿是活了过来一般。

雾气渐消时,山间栈道下的云雾间会开出大洞,谷底透过大洞送上它的真容,从上方看去,仿佛西游记中天宫里一干天神从天空俯瞰人间一般。

沟里标志景观是一面长度超过一公里的土黄色巨大石壁,名叫薄刀岭。它从峰巅直插谷底,是2.6亿年前武陵山形成伊始便存在的古石灰岩,走近看能在石壁上清晰地看到亿万年前海底遗迹,仿佛一块能让人窥到史前秘密的巨型历史切片,颇为神奇。

冉振杰说从小到大他最爱去的地方,是青天峡地缝后的一个洞。那里叫万丈坑,洞口不算大,直径约有十多米,因为没有下坑的路,几乎没人到坑底去过,因为不了解坑里的底细,就传得更骇人而神奇。说是坑底长年住着一条大蟒蛇,多粗多大云云,虽然谁也没见过,可是这个传说已经流传了几辈人。常有放养的牛、羊不小心掉进坑里去,被大蟒蛇缠咬得哞哞直叫唤,声音传出坑口外凄厉而惨烈,让人不得不信。

后来山里来了一支探险队,下去坑里之后回来告诉村里人,这万丈坑下面还有一条阴河,深入阴河约二千米处,在那里探险者抓住了两只”怪物”:大鲵头,小眼睛,大嘴巴,四脚五爪,扁长尾巴,头背乌黑,尾肚透明,暗红色肠肚历历在目。通过鉴定,这珍贵的洞内生物叫“巴鲵”。 探险者出洞返回的路上,顺便让路边的几个乡民看了看稀奇,三个月后当他们再回到田坝去放生巴鲵时,听到的就是一个吓人的奇闻了:“不得了!探险队抓住了万丈坑里头的怪物!大脑壳,大嘴巴,五只脚爪爪,甩长甩长的尾巴,玻璃大肚子,总共有这么长,这么大”,讲述人夸张地伸长手臂,张开五指,眉扬目张,一幅恨自己手太短的模样。冉振杰的童年便在这帮“朴素文学工作者”的“戕害”下养成了对万丈洞的无限好奇之心,直到今日仍未消弭。

成年后的冉振杰或许是继承了巴人祖先恋家的秉性,没有像其他人一般到重庆或是涪陵工作,而是加入了涪陵交旅集团在石夹沟的开发项目中。说到这个,他狡黠地眨起眼睛,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结束后,将会有无数外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而到时候他会有很多点子让游客们大吃一惊。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来自远方的脚步踏足武陵山,闯入像冉振杰这样的世世代代在武陵山上生活的巴人后裔的生活中。所不同的是,这次来的不再是高傲的彧卿,而是和善的朋友。

上一篇: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家园 下一篇:浅谈一般站并轨运行期间测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