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传奇(九)卜式捐金

时间:2022-06-21 07:29:56

有一天,汉武帝正在批阅各地、各部门上报的文件,突然,一个商人的上疏,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这个商人名字叫卜式,他在上疏中说,愿把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献给国家。在汉武帝印象中,商人把家产捐献给国家,历史上确实有过。(图1)

比如,《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秦国派遣一支军队去偷袭郑国,这股秦军行踪诡秘,穿过了晋国、周国,一路上都没被郑国发现。这时,有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赶着12头牛,还带着一些牛皮,准备到周国首都洛阳做买卖,在路上,弦高碰到了这股秦军。当时,郑国和秦国正在闹纠纷,对于突然在离郑国不远的地方冒出的秦军,弦高估计,他们十有八九要去偷袭郑国。国家面临危急时刻,弦高赶紧派人回国报信,希望国内做好准备。同时,弦高壮起胆子,求见这股秦军的主将孟明视。弦高把带的12头牛,还有一些牛皮献给了孟明视。他说,郑国国君听说贵军要路过郑国,特地派我来迎接,这些牛、牛皮都是我们国君犒赏贵军的;国君还让我带话,如果贵军愿意在我国歇脚,我们愿意提供一天的口粮;如果贵军只休息一晚上,我们愿意担任一夜的警戒。听弦高这样一讲,孟明视不由得大吃一惊,赶紧召集将领们开会,他说,看来这次行动已被郑国发觉,要想按原计划偷袭肯定不可能了;若发起强攻,又将是孤军深入,也很危险;干脆打道回府。于是,秦军往回走,半路上又遇到了晋国的伏击,全军覆没。郑国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挽救了郑国的安全,他的爱国举动传为佳话。郑国国君拿出一大笔金银财宝要赏赐弦高,但弦高一概不要。为了证明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爱国之心,而不是图名、图利,弦高竟然带领家眷搬离了郑国,再也没回来。

而现在,汉武帝看到商人卜式的上疏,心想,我当皇帝已多年了,从来没碰到过像卜式这样不图名、不为利的商人,他愿意把一半家产献给国家,是真还是假呢?卜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决定派人去调查。(图2)

汉武帝派出的这个官员,首先来到卜式的老家,向当地官员了解情况。卜式是河南郡现在的河南郑州、洛阳一带人,卜式从小以放羊为生,父母去世较早,当时他弟弟年龄很小;卜式挑起家庭重担,边放羊,边抚养弟弟;弟弟长大了,要成家立业,卜式和弟弟分家,自己仅留下100多头羊,而把房屋、土地等家产全都给了弟弟。此后,卜式一个人赶着100多头羊进山放牧,同时还做一些买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卜式的羊已成千上万,做买卖也赚了不少钱,他买了土地,建了房子。可这时,他的弟弟却坐吃山空,几乎把家产都糟蹋光了。卜式很生气,恨铁不成钢,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我若不管,谁来管呢?卜式一边教育弟弟勤俭持家,一边又把自己的部分家产给了弟弟。在乡亲们眼里,卜式不仅是个成功的商人,还是个和谐家庭的模范。(图3)

这位官员了解了情况后,还不踏实,又直接找卜 式,说你愿意把一半家产献给国家,究竟出于什么动机?莫非是想做官吧?卜式摇了摇头说,大人,我从小放羊,根本不懂得做官,也不愿意做官。这个官员听后很纳闷儿,莫非你受了别人的冤枉,有什么话要向政府申诉吗?卜式又摇了摇头,对大人讲,您不了解我,我从小到大没跟别人红过脸,乡亲们受穷,我就送钱物给他们、帮他们,乡亲们都愿意听我的,我们相处得很好。这个官员更奇怪了,说,既然这样,那你总该想得到点什么吧?卜式郑重地说,当今皇上非常圣明,正在发兵攻打一直欺负我们的匈奴;我觉得作为大汉子民,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才能打败匈奴。我身体虚弱,不能上战场为国效力,但也应该尽我的一点力量。这个官员不由得肃然起敬,回去后仔细地向汉武帝做了汇报。可汉武帝听后,依然犹豫不决,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公孙弘。公孙弘头摇得像拨浪鼓,一再讲,这可不是人之常情,哪有人干好事不图回报呢?这个卜式恐怕是别有所图,这种人不能相信,更不能树他为榜样,免得坏了大汉的规矩。汉武帝听公孙弘这样讲,更加满怀狐疑,觉得卜式的作法的确很可疑。

卜式愿意把一半家产捐给国家,这对正忙于和匈奴作战的汉武帝,其实是件好事,而且卜式明确表示,自己不要求任何回报。而汉武帝为什么对此事还疑心重重呢?这其中既和西汉的工商业政策有关,也和汉武帝自身的感受有关。

西汉刚建立时,由于秦朝多年的残暴统治及连年战争,社会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物资奇缺。司马迁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是说,当时连皇帝要想找到4匹颜色一样的马拉车都做不到,那些王侯将相只能乘坐慢慢吞吞的牛车了。皇帝、王公贵族尚且如此寒碜,普通老百姓更一无所有了。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富商大贾趁机囤积居奇,只卖几百个铜钱的粮食炒到了上万个铜钱,一匹马居然卖到了一百斤黄金。西汉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 100斤就是25公斤。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汉高祖刘邦很生气,心想,这些富商大贾简直太可恶了。于是,刘邦继承了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搞了贱商令,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织衣服,不能骑马,不能坐车,即使牛车也不行;也不能佩戴宝剑,因为这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贱商令还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能做官,官府要向商人征收重税。历史上把这种作法叫作汉承秦制,是说西汉虽然消灭了秦朝,但秦朝的很多制度都被西汉继承了,重农抑商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从此,士农工商,不单是社会职业的划分,还变成了社会等级概念。其中的士农,士是做官的人,这些人是良民,而工商则属于贱民。但刘邦毕竟是个务实的政治家,他虽然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但主要侧重于从政治上贬低商人,目的在于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形成鄙视商人的社会风气。但在经济上,刘邦非常注意发挥富商大贾的活力、创造力,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把铸钱、冶铁,包括制盐这些比较容易赚钱的行当,都让富商大贾们经营,国家基本不管。(图4)

显而易见,刘邦的抑商政策,同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一样,也是具有既打击又利用的两面特征。刘邦死后,清净无为的黄老哲学成了西汉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理念。这种思想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主要原因就在于统治者自以为聪明能干,瞎折腾;现在,要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这种治国思想,表现在工商业政策上,就是自由、放任越加浓厚,而限制、控制越来越少。贱商令里的一些规定到吕后掌权时,就慢慢地消失了。

汉朝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越来越宽松,但对商人既打击又利用 的特征并没有改变。所以汉武帝对商人卜式愿意捐出一半家产的事情,总有些将信将疑,而此时国家财政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让汉武帝觉得卜式捐家产的作法,恐怕是别有用心。这时汉朝的国家财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汉武帝刚继位时,西汉朝廷很富,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特别是文景之治的积累,首都长安国库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时间长了,连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国家的粮仓,也是一年一年的新粮压陈粮,仓库盛不下,就堆到院子里,时间长了,粮食都不能吃了。(图5)

由于国家有钱,所以汉武帝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清净无为政策,开始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处理国事。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随着战争开展,国家财政开支越来越多,军队的武器装备、立功将士的奖励、伤亡将士的抚恤,甚至还有投降敌人的安置,都需要国家财政拿钱。一二十年的战争打下来,西汉的国库已变得空空荡荡,甚至连军饷发放都困难了。汉武帝不得不削减宫廷开支,拿出自己私房钱去补贴军用,甚至还减少了自己的饮食。大汉帝国已到了迫切需要脱贫致富的地步。

可是,要增加财政收入,钱从哪里来呢?无非要向老百姓征收。但连年的战争,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早已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有的地方老百姓已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逼得老百姓只有造反了。这时,西汉统治者把目光盯上了富商大贾。汉武帝指使一个叫张汤的人对富商大贾发起战争。张汤是一个有名的酷吏,冷酷无情。他给汉武帝出了个主意,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颁布了算缗令。“缗”指的是财产,“算”是征税的意思;算缗令就是征收财产税的法令。实际上,在汉武帝之前,西汉也曾征收财产税。比如像土地、房屋这样的不动产,像货物、金钱之类的动产,都要交税。不同的人所负担的税率不一样,地主和农民的税率是1.2%,工商业者的税率是2%;根据汉武帝的算缗令,地主和农民的税率不变,而工商业者的税大大提高了,其中商人的税是6%,手工业者的税是3%。(图6)

算缗令征税, 是按照百分率计算,即谁家的钱多、资产多,交的税就多,反之,则少。从公平税赋的角度讲,这样做合理。可是怎样才能知道谁家钱多?谁家钱少呢?张汤建议汉武帝在算缗令里规定,有财产的人都要向国家申报财产,如不申报,或申报不实,要罚其去边境地区戍边一年,并没收全部家产。可算缗令颁布很长时间了,主动申报家产的人并不多,即使申报也大大缩水,更多的富商大贾装穷,他们千方百计地隐瞒家产、偷税漏税。

汉武帝推行算缗令,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但遇到很大阻力。而这时,汉朝由于连年战争,国库已空。就在汉武帝犯愁时,曾提出捐一半家产的商人卜式,又因为一件事情再次进入汉武帝的视线。这次,卜式做了什么呢?汉武帝对卜式的看法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原来,这一年黄河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水灾,灾民流离失所,官府打开仓库救济灾民,仍不够用,只好把70多万灾民迁移到边境地区居住。而安置灾民所需的粮食、衣服、被褥等等,都由国家财政来开支。国家财政本已是入不敷出,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很多地方官号召有钱人捐款救灾,并把捐款者名单上报朝廷。汉武帝拿着河南郡上报的名单翻阅,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让他眼前一亮,这个名字叫作卜式,他捐钱很多,有20万钱。这个卜式是否就是那个愿意把一半家产献给国家的人?汉武帝派人一查,果然是。

汉武帝心想,看来卜式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国家,应该加以表彰。汉武帝决定赏赐卜式12万钱,没想到卜式又全都献给了国家。汉武帝听说后感慨万分,心想,相比那些装穷的富商大贾,卜式真是一个忠厚长者,他的精神太可贵了。这样的爱国商人必须大张旗鼓地加以表彰,汉武帝派专车把卜式接到了首都长安,在朝廷上举行盛大仪式,任命卜式担任中郎,还赐他爵位,赏他十顷土地。同时,汉武帝让有关部门把卜式的事迹布告天下,让老百姓尤其是富商大贾,向卜式学习。

对于汉武帝的赏赐、任命,卜式一再拒绝,都不接受。汉武帝更觉得卜式可敬。汉武帝讲,卜爱卿,你不是会放羊吗?皇家猎场上林苑里养了不少羊,你去给我放羊怎么样?卜式爽快地答应,穿起粗布衣服,蹬上草鞋,高高兴兴地放羊去了。过了一年多,汉武帝到上林苑打猎,碰见了卜式。只见卜式正挥舞着羊鞭放羊,羊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还增加了不少。汉武帝不住嘴地夸奖卜式,卜爱卿,你真是个放羊高手。没想到,这时卜式说了一番话,却把汉武帝“雷倒”了。卜式说,陛下,放羊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让它们按时起居,按时吃草,羊就养好了。实际上,何只是放羊呢,管老百姓,也是这个道理。汉武帝听了卜式的这些话,认为他不仅思想品德高尚,而且还有政治头脑,必须加以 重用。于是,汉武帝任命卜式当了缑氏县县令。卜式上任后,处理事务一切顺其自然,很少骚扰百姓,老百姓过得很轻松。后来,汉武帝又调卜式担任成皋县县令。成皋县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每年有大量物资通过这里运往长安。年终考核时,卜式竟然取得了保证水陆运输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汉武帝更加高兴了,提拔卜式担任齐国太傅。(图7)

开始表彰卜式时,汉武帝还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时间长了,学习卜式的富商大贾很少,更多的依然在装穷。汉武帝忍无可忍,授意张汤毫不留情地推行算缗令。这时,张汤推荐了比他还酷的杨可主持这件事。杨可上任后,不再坐等富商大贾上门了,而是号召人们互相检举揭发;他说,如果检举属实,就把被检举者的一半家产赏赐给检举者。杨可的这个做法史称“告缗”。这一手果然厉害,谁家有钱谁家没钱,老百姓知道得很清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场声势浩大的“告缗”运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司马迁亲身经历了这场运动,并记载,“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是说,不仅富商大贾跑不掉,就连中等以上的人家也没被放过。朝廷派出大批官员到地方去,负责收缴没收的财产。没收的钱财数以亿计;没收的奴仆数以万计;没收的土地,大县有好几百顷,小县也不下一百多顷;没收的房屋也很多。这场算缗运动,如同秋风扫落叶,把富商大贾洗劫一空。曾在四川临邛过着国王般生活的卓王孙,从此也一蹶不振。(图8)

这时,卜式的官职得到进一步提拔,被封为关内侯,升任御史大夫。和那些倾家荡产的富商大贾相比,卜式是幸运的。然而,如果卜式没有爱国之心,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仁义之心,他能这么幸运吗?

但后来卜式还是得罪了汉武帝,并不是他办错了事,而是因为他基于仁义之心说了实话。原来,汉武帝在算缗、告缗运动中,又搞了盐铁官营政策,即把原由富商大贾经营的制盐、冶铁行当,全都收归官办。而卜式发现,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使很多人不满,因为官府卖的盐,价格上涨了很多;官府制造的各种农具、铁制器具,不仅质量差,而且很贵,老百姓都不愿意买;有些地方官为了完成任务定额,强买强卖,搞得民怨沸腾。卜式把这些事向汉武帝反映,希望改正。然而,政策是汉武帝直接推行的,卜式反映意见,不等于批评汉武帝失策了吗?从此,汉武帝不再喜欢卜式了。司马迁记载,“上由是不悦卜式”。不久,卜式被降职。

卜式的经历表明,他绝不是只知道讨好皇帝的阿谀奉承之徒,也不是随机应变的投机分子。不久,关中地区发生旱灾,汉武帝迷信,派出很多官员到名山大川拜神求雨。这时,卜式又说了一句非常“雷人”的话,他说,“烹弘羊,天乃雨!”。弘羊是人名,此人叫桑弘羊,他究竟是什么人呢?卜式为什么对桑弘羊这么恨呢?

下集请看:

商贾传奇(十)盐铁官营

上一篇: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拒绝甜蜜的诱惑 远离甜蜜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