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高职生人际敏感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时间:2022-06-21 03:20:21

贫困高职生人际敏感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摘要】大学中的人际交往能让高职生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能力上的提升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高职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个人、高校、家庭等方面,结合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改善高职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敏感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 贫困 人际敏感

一、高职贫困生人际敏感问题的表现

1、交往频率低、交际范围小。他们容易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灵贫困”。表现为人际交流自卑,他们会尽可能地缩小自己的交友圈,常常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回避一切可有可无的交往。

2、缺乏交往动机。表现出较低的交往欲望,一方面由于不自信而害怕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低层次的温饱、物质需要都无法满足时,贫困生很难产生较高层次的交往需要。

3、交往目的单一。主要依托于现实的需要,高职贫困学生中的多数只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交,如因学习而产生的交流、舍友间的对话等,而精神层次的交往需要却常常被忽略,很少主动参与班级、社团以及学生会的活动。

二、贫困高职生人际交往敏感的教育对策

1、塑造互助、和谐的宿舍氛围

宿舍是高职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建立团结、互助的寝室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及时地调节和宣泄高职生的消极情绪,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宿舍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质量。高校学生工作要转换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单纯注重宿舍卫生转化为宿舍人际环境和卫生环境并重。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进宿舍。举办丰富的寝室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宿舍成员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寝室长和宿舍学生干部的作用,切实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将有突出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及时反馈到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2、构建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个性心理和班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贫困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友好互助、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对有交往困惑的贫困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人际支持。辅导员和班委要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积极向上的班级发展目标,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增进同学感情、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调节的能力。另外辅导员要引导贫困高职生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帮助他们减轻和消除诸如自卑、自我封闭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能够以开阔的胸怀参与到班级生活中来。

3、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的作用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考虑到贫困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尊重、温暖、信任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供心理的指导和援助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新生心理普查是了解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第一步,对于有阳性心理症状的贫困生要及时予以关注,并进行后续追踪。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培养贫困生的健康人格。通过F体心理辅导如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在同质团体的动力作用下,使个体发挥成长的潜能,提升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结合个别心理咨询,更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

4、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交往能力

(1)、改变错误人际认知

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大多源于其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系统,比如认为贫困就低人一等。他们给自己贴上了“贫困”的心理标签,导致在言行上也无形中被染上了“贫困”的色彩,致使周围人很难不用另类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着一样的发展平台和均等的人生机遇,逐步转变对贫困的错误认知,把对经济问题的关注转移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上来,积极悦纳自己,最终达到认知与行为的和谐。

(2)努力完善自身人格

在长期的、强大的外界压力下,贫困生的性格往往显得较为内向、压抑、敏感、自卑。内向和敏感让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难以健全,而同时他们又会以自傲、孤僻来掩饰内心的自卑,进而被误解为不好相处的人群。拥有良好的性格是幸福生活的前提,这需要高职中的贫困生提高交往的主动意识、不卑不亢,主动融入集体,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娱乐休闲生活,拓展生活圈,形成乐观、开朗、自信的个性品质。

(3)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贫困生由于长期的人际敏感,导致交往能力的不足,而交往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更多的交往经验中培养,需要拓宽原先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首先,外在着装不需追逐潮流,但要得体整洁,给别人留下好映像,也增加自己人际交往的自信。其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和不同人群有一定的共同语言。此外,言谈中增加幽默感能进一步增加人际吸引力。

5、增进家校交流,完善家庭教育方式

贫困高职生人际敏感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极易导致子女在心理和人格发展的障碍,导致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不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于高职贫困学生来说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难以处理好师生、同学和室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应该利用辅导员这一家校联系的纽带。通过辅导员与家长的交流中让父母意识到,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有着隐性的关键作用。所以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活泼开朗、自强自立、善于交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甘良梅.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

[2]马少荣,张丽霞,赵西敏.高职新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3(4).

[3]许峥嵘.对高职新生人际敏感问题的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

作者简介:杨维思(1987-),女,汉族,四川彭州人,教育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面向东盟的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战略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剪纸课程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