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诗歌“蛇”

时间:2022-06-21 12:23:12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诗歌“蛇”

摘要:本文以劳伦斯的诗歌“蛇”为研究对象,力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对该诗重新进行的梳理和研究。从而呼吁人敬畏自然,关爱生命,力求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警示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伦斯“蛇” 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

一、引言

劳伦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卓越的诗人。他的诗歌和小说一样,真实地揭示了人性中潜在的本能力量。除了被许多评论家提出的著名的“血性意识”哲学理念之外,有着先知先觉见识的劳伦斯在其作品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许多场景描写都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辉。比如《虹》中描写了女主人公厄秀拉在皎洁的月光下与情人约会,不仅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哲思,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和谐一致的深切关注。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除了世人熟知的性关系的描写外,劳伦斯还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西方工业化、机械化使人们身处“废墟之中”,造成了生态危机,导致了人与自然背离,也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大灾难。劳伦斯后期的代表诗集《鸟•兽•花》,被誉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该诗集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题材,描写了除了人以外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表达了作者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贯主题。《蛇》就是其中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本文通过对《蛇》一诗的细读,力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对该诗重新进行梳理和研究,从而呼吁人们敬畏自然,关爱生命,力求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对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警示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蛇”中的生态思想

在“蛇”这首诗中,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我”与蛇的一次偶遇,刻画出了“我”面对蛇这一自然界生物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部带有明显生态色彩的作品。“蛇”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先交待了故事的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角色和事件,然后写“我”的感受。“我”对蛇可谓一见钟情。在看见蛇的刹那间,立即为蛇难以言说的宁静、从容和优雅所倾倒。他出神地站在一旁,仔细地端详着眼前这个生灵,心中情不自禁地生起一种爱慕之情。接着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蛇的可爱:“松软的肚皮”,“平直的嘴”,“松软的长长的身体”,“叉子似的舌头”, 又“像牛引水似的”喝水。此时此刻,蛇所表现出的慵懒、安详,镇定自如使“我”赏心悦目,“我”由衷的喜欢蛇。由此可见,当人们用自己的心去贴近自然,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生命时,就能够在将自然界的快乐和人间的快乐之间架起桥梁。无论是饮水的蛇,地上搬家的蚂蚁,枝头歌唱的鸟儿,雪原下奔跑的小鹿,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都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然而,“我”心中响起一个声音:“你若是一个男子汉,/ 就拿起木棍打死他。”“我”所受的教育怂恿着。“可是是否还要我来承认我喜欢他?/ 他怡然如一位贵宾,到我的水槽边饮憩”。“为他的来访感到荣幸是自贱吗?/ 不,我为此感到多么荣耀。”打死这条蛇还是善待这条蛇?“我”的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海明威在《老人与海 》中也有类似的矛盾。桑地亚哥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中,明显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爱和崇敬。他不断地进行反思、怀疑、自我批评又自我辩解。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他的作品《人参》写到了一个场景,在即将下手捕获母鹿之际,“我身上的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说:‘……快动手吧,抓吧。’另一个声音说:‘老老实实地坐着!美好的瞬间可以保留下来,千万别要动手去碰他……’。”面对自然,是占有、毁灭还是审美、感悟,许多作家都表达了复杂和矛盾的态度。尤其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强烈欲望,这就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况且在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主观或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确定生命的价值。美国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缪尔也提出的质疑:“造物主创造出动植物的首要目的是使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获得幸福,而不是为了其中的一个幸福而创造出其余的一切。为什么人类要将自己这一小部分利益凌驾于万物的整体利益之上呢?”

三、结论

“蛇”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劳伦斯关于自然界和生命现象认识上的超前的洞察力和引导价值。而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现实,人们都应该用生态观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都应具有拯救地球生态的强烈的责任心。人类要彻底转变观念,绿化思想,强化生态意识尤其是生态伦理道德意识。人类要深刻领悟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从整个自然系统来看问题,学会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终极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正如卡森在《海底》提出了贯穿其全部作品始终的生态哲学思想核心思想:“大自然是一个严密的大系统,任何一个生物都与某些特定的其他生物,与整个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不可人为阻断的关系。破坏了其中一个环节的关系,必将导致一系列关系的损坏甚至整个。”

参考文献:

[1]Peter Marshall: Nature’s Web: An Exploration of Ecologicl Thinking, Sinom & Schuster Litd., 1992

[2]辜正坤:《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司各脱•桑德斯:《劳伦斯与自然膜拜》,转引自《劳伦斯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

胡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少数民族预科部。

上一篇:论现当代文学中的家族小说 下一篇:从《在城崎》看志贺直哉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