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调节策略

时间:2022-06-20 10:00:46

电子书包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调节策略

摘要:有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相关的文章中,较少有对学习者心理的研究,应用电子书包学习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本文阐述电子书包的定义及研究现状,侧重分析电子书包的应用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学习主动性不强、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创新能力等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调节策略,以期给应用电子书包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以一定指导。

关键词:电子书包;大学生心理;影响;调节策略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信息化进程”以及电子书包的试点开展以来,电子书包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电子书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学习者主动性不强、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创新能力等消极影响,并进而制约了电子书包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影响了学习者的心理健康。

电子书包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上海市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小组对电子书包的定义为: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他们强调,电子书包项目是通过构建适合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终端,建设教育平台,从而促进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2011年4月,祝智庭教授指出:“从硬件设备角度上讲,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系统功能角度给出了对电子书包的定义。

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多集中在建议与展望研究、评价与反思研究、概念与描述研究这三个方面。实践与案例研究、问题与策略研究、体系模型研究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学者涉猎。笔者通过对电子书包相关文献的整理,从中看出,在电子书包的研究中,很少有涉及学习者心理的,然而心理因素应该是电子书包设计与应用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电子书包的应用给学习者心理带来影响,这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书包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对应用电子书包学习者心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书包的应用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网络的普及应用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电子书包的使用也必将给大学生的心理方面带来影响。从总体看,大多数学生都有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不为一时的得失而忐忑不安,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表现,可见这个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它。

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学习者自学为主,学习者主要利用电子书包的智能化学习终端和平台进行学习。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服务支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像传统课堂那样通过教师面授来获得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利用电子书包和利用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交流的需要。而电子书包所具有的轻便、可移动并且及时反馈的特点,可以使学生随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促进了学生的协作学习,但电子书包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1.学习主动性不强

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由于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同时,学生会因为其提供的各种精彩内容而被吸引,将注意力从应学的知识内容上转移。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从小接受传统课堂教育长大的,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自主学习。当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网浏览讨论等情况时,他们会茫然无措,这些学习障碍会降低其学习热情。

2.产生负面的情绪

大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习,使得师生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这种距离感带来了交流的不便,也使得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感和迷茫感。电子书包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的情况往往由学习者自己把握,当学习的效果不如预期时,学习者就会产生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

3.降低创新能力

长期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学习者会慢慢养成遇到问题懒于思考,只想着去电子书包中查找答案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会慢慢消磨掉自力更生的想法,扼杀掉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针对电子书包应用负面影响的调节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的感情因素。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学习的动力源于内在动机,即对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因此,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大学生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与同伴的竞争中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这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一种真正的自我需要,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以求使课程更具实用性、趣味性。

虽然大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但如果遇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自控能力差的情况,就不能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应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教师应在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控,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学习策略,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习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学习态度会让学习者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主动地学习,而消极的学习态度会使学习者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只是被动接受。在应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要主动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以满足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避免其积极性受挫;对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其树立信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作为用电子书包来学习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通过电子书包这一新兴的学习工具进行学习,遇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能够放下包袱,轻松学习。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课程之前,应该帮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使学生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极大的兴趣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适应个性化学习,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现在的教育都倡导个性化学习,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应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适时地采用电子书包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的内容随之变化,以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

同时,在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中,应更多地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比如,注重学生主动获取与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使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认知特点,也要具备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伴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争论、分工合作的协调能力,有利于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总之,目前在电子书包在教育应用这一领域,很少有学者关注学习者心理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因而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发掘,不论是对电子书包本身还是电子书包与学习者心理相关联的方面,都需要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应该更全面地认识电子书包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把握学习者心理,进而改进电子书包的设计,使广大学习者从心理上接受并爱上电子书包,并最终促进电子书包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2]张震.基于远程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的学生心理适应与调节[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2):36-37.

[3]朱益.电子书包呼唤教材革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105-106.

[4]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5]张波.心理支持服务:帮助远程学习者做好准备[J].天津电大学报.2012(12):29-31.

[6]刘建杰.远程开放教育有效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16-19.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13DA014)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建构研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师如何能让课堂教学更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