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脑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0 09:36:36

45例脑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摘要】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关键词】 脑梗死;护理体会

作者单位:655000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8~82岁;年龄最大84岁,最小35岁,60岁以上的40例。其中四肢瘫痪伴失语12例,单侧瘫痪5例,下肢活动受限12例。需进行疗程治疗:静脉滴入疏血通、金钠多、奥得金、脑活素等活血、化瘀和通经活络的药物[1],同时进行康复护理。

2 护理

2.1.1 心理状态 本组病例均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37例(82%)大小便困难,加上语言障碍,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这些无疑会给患者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①起病初期: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有口不能言,生死不知所措,故而出现或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②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患者经治疗后并和医护人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走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消沉、悲观、失望等;而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心有不甘,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心理尚难适应社会。

2.1.2 心理护理 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由于病程较长及肢体活动受限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处处要家人照顾,便对治疗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成为废人[2]。因此,笔者利用与患者接触的各种机会,用良好易懂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关心、爱护及尊重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失语的患者进行强化语言训练。经过耐心引导45例患者都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功能训练。

2.1.3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 不科学的饮食可导致患者便秘或腹泻。开始接触患者时,有1例患者腹泻,6~8次/次,另1例便秘,都是因不当的饮食所致。经过调整饮食,2例患者均排便正常。首先饮食品种多样,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对卧床患者以进半流食或软食为宜。合理科学的饮食可增加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2.4 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笔者把室内收拾整洁,规范放置,窗台放置鲜花。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给患者提供了肢体活动的空间,避免活动受阻。每天室内通风1 次,时间20~30 min,并注意保暖。勤换洗床上用品及衣物。

3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逐渐增多,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激励患者配合各项治疗,特别是康复计划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之后,鼓励患者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以不同言词提不同的要求,目的是激发患者的社会责任感,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康复训练,并向家属详细指导怎样按摩患肢,被动运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及训练日常生活技能,如失语练发音,练穿脱衣服,扣钮扣,洗脸刷牙,自己吃饭,使用便器等,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树立长期康复训练信心,培养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周萍,王丽平.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极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1.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1.

上一篇:手术室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11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