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20 08:13:2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内容为Office使用方法以及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各专业特点不同,所涉猎的计算机基础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对不同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侧重。根据各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应用的情况,为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设相对应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与其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该文将以铁岭技师学院为例,探讨研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情境;汽配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38-02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Research ― Tieling Technician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HAO Ying, XU Yue

(Liaon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ielling 112008,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main content is using the office method and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Bu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scope is also differ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having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also hav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aspect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situation, creating situation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omputer basic application course not onl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apply it. To Tieling technician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Professional situation;Auto parts professional;teaching practice

当前,既掌握牢固的专业能力,又能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各个专业的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应该越加重视。在对毕业学生的回访中发现,有些学生正是因为能够很好地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而得到了工作机会。下面将从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回访、毕业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根据专业设置情境教学、汽车维修专业的情境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专业教学实践。

1 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回访

为了掌握汽车装配专业毕业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应用哪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处理问题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非计算机专业人才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相关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了企业调研及毕业生回访工作。[1]同时,还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双向满意度等做了考察。经过调研和回访,将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设计适应汽车维修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情境教学,为铁岭技师学院不同专业确定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竞争力。

本次主要调研对象是铁岭地区专用车生产基地的企业,包括铁岭地区的5家汽车修理厂和3家汽车4S店,单位性质均为民营企业。 主要调查企业对新招聘的毕业生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各岗位对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调研和回访共经历五个步骤:1)拟好调研提纲、方案,设计好调查问卷。2)到企业分别与新入职的毕业生和管理层进行访谈,做好记录。3)到工作区实地观察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然后发放调查问卷。4)回收问卷,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好数据分析,绘制数据表格和分析图等。5)分析结果。

2 毕业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通过到企业走访、进行问卷调查及查看企业招聘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企业中计算机基础的应用主要用于对事务的处理,这也是对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应用,具体包括文字处理、个人日程安排、行文办公、函件处理、文档资料管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人事管理、工资管理,以及其他事务处理。[2]涉及的主要计算机技术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电子报表处理以及图像图形的处理技术等内容。这些事务通常使用诸如Microsoft Office等办公软件即可处理,与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一致。

经过以上分析,确定了我院非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基础能力:即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应该有较强的分析具体的企业实际问题,并利用掌握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用能力:主要有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的能力,有效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企业的文档、图片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对计算机具有管理和维护能力。3)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和通讯能力,与其他成员协同工作能力,项目的筹划安排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4)适应能力:主要是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使自己专业技能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

3 根据专业设置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3]一般情境教学都以案例为载体,以专业特点为依据,架设与其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中等职业院校铁岭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创建出与汽车维修专业相关的需要计算机知识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任务,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提前实践了本专业的知识。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公共课,是学生接触电脑基础知识课程的途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并不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学好这门课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我把这门课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4]让学生在一个专业问题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再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如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一张汽车配件报价表格。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交给了学生工作中如何快速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4 汽车维修专业的情境教学设计

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将汽车维修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定为三个主情境模式(如图1)和12个子情境模式,分别为word实训子情境(如图2)、Excel实训子情境(如图3)和PowerPint实训子情境(如图4)。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处理Word、表格处理Excel、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这些情境模式分别用丰富的例子贯通整个教学。[5]例如在Word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情境设置为底盘安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借助计算机完成部分实习任务。汽车维修专业情境结构图如下:

图1 主情境

图2 word实训子情境

图3 excel实训子情境

图4 PowerPoint实训子情境

在完成上诉任务后,能够完成下列既定的教学目标:1)利用Word制作表格,联系了Word中的表格部分和边框底纹设置等知识内容;插入图片掌握了图文混排的知识点;制作流程图掌握了自选图形的绘制。2)Excel表格的制作;使用Excel公式、函数、数据透视表统计分析数据,利用图表实现对数据的直观显示。3)演示文稿的制作,包括幻灯片的使用以及各种对象的简单操作。

通过对铁岭技师学院汽车维修班学生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目前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6]这就证明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公共课的专业特性及优化课程标准,能为社会提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孟国强,张胜宾.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下的教学实施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下转第142页)

(上接第139页)

[2] 谢丽辉. “校、企、地”文化融合视野下石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0).

[3] 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1):69-71.

[4]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职教论坛,2008(2):1.

[5] 陈梅香,连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4):32-36.

[6] 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18-22.

上一篇:刍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对策 下一篇:基于3G无线网络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