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荒山造林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6-20 08:09:53

对荒山造林技术的探讨

摘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但荒山造林更是由为重要的。本文现将荒山造林地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对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植被,遏制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荒山 造林 技术方法

荒山是指可开发的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石山,包括荒坡、荒沟、荒滩、野生草山、覆盖度低于30%的灌木林地和郁闭度低于0.1的荒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1、荒山造林地的主要技术

1.1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主要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在荒山造林中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要了解“树”的特性。调查当地天然林特别是人工林的树种分布.对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荒山造林进行适地适树的判断。荒山造林中把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留给适应性较强、经济价值高、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把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留给适应性较强而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

1.2 造林地的整地

影响造林成活及幼树生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尤其是春旱。此外,土壤瘠薄、肥力不足也是限制因素。而合理的整地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分状况,消灭杂草,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荒山造林中,由于坡陡、土薄、石多,一般只采用局部整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通过对几种常用整地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土壤养分含量等各项指标均好于小坑不整地,各种整地方式中,以水平沟整地效果最好,而小坑不整地则最差。整地在春夏秋均可进行,但以伏天为好。在东北地区应在雨季前进行,已利用消灭杂草和蓄水保墒。为了提高土壤含水率,保证幼树成活,最好提前半年至一年整地。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以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植被的破坏,实行保灌整地造林,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

1.3 造林时间和方法

(1)造林时间。确定植苗造林的适宜季节,必须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的气象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的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例如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在春季、雨季及秋季均可造林。由于东北容易发生春旱,所以东北地区春季造林宜早,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进行造林;雨季植苗造林的适宜时间是“头伏”末,“二伏”初,当下第1次透雨后及时造林;秋季造林一般在1O月中旬进行,但要采取截干(阔叶树种)或埋土防寒(针叶树种小苗)等措施。

(2)造林方法。造林方法一般可分为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3种。不同的造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应用条件。选用哪一种造林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的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因此,必须把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作出正确的决定。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荒山造林应以植苗造林为主。一般多采用穴植法,针叶树也可采用小坑靠壁栽植法,有条件的地方应多采用容器苗造林。并提倡适当深栽和“适度密集式”丛植。

(3)造林密度。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依据,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这种有规律的作用还因其他条件而有所变化,因此确定造林密度时还必须综合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经营目的;二是造林树种;三是立地条件;四是经营条件;五是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采用好的造林技术,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小些。

(4)幼林抚育和保护。幼林抚育和保护也是提高造林成活串、保存率和加速幼林生长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林的成败。其主要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和防止动物(鼠等)的危害等。

1.4 增强荒山的蓄水保墒能力

荒山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决定着林木生长好坏,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得以改变,一是改变土壤的大气蒸发条件,从而降低地表的潜在蒸发速度;二是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自身的持水能力。在荒山造林中改变土壤蒸发条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覆盖和种植人工灌木草丛,其中利用卵石、秸秆、树叶、枯草通过人工覆盖上去。减少人为活动让野生杂草生长恢复。也可以利用人工播种种檀灌木杂草。改良土壤结构的措施主要有整地松土和增施肥料。荒山气候比较干旱,因此雨后按时翻耕松土。通过土壤结构的改良可以起到受墒、蓄墒、保墒作用,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2、造林新技术和新方法

2.1 保水剂

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吸水基因,在树脂内部可产生高渗透缔合作用并通过其网孔结构吸水,可以有效蓄贮水分供苗木利用。目前保水剂的种类比较多,但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保水剂浸根;(2)利用保水剂拌土;(3)利用保水剂喷洒。以上三种方式,均能提高成活率15%一20%。

2.2 抗旱造林粉

抗旱造林粉是是从生物中提取合成的药物,用漫根的方法从苗木根部输入一定的药物,达到对植物有效生理调节,通过促进根部的吸水作用,抑制林木的生长状态。该技术与广泛应用的士壤保水剂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旱造林粉不是对土壤保水,而是以植物体保水为目标,采用多种组分复配,降低植物体失水速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植树不浇水亦能大幅度稳定提高造林成活串在30%一50%以上。同时使用该粉剂植树时无需浇水,省工省时,使用方便。造林成本低,粉剂用量价值150~225元・hm2。

2.3 毛细渗灌造林技术――单株毛细渗灌器

“单株毛细渗灌器”是利用毛细渗灌的原理,在植树的同时将渗灌容器放置在植物旁,通过产生毛细现象的特殊通道,将装置中的水均匀持续不问断地直接引到根部吸水区。因其出水部位在根系附近,水的利用率几乎达到100%,采用此装置可保证植物在生长期2个月一3个月不用再浇水,从而保证了植物的成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和用户的检测和使用证明,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达92%以上。采用此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长期植树造林活动中,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干旱缺水造成的成活率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郑旭宏.荒山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6,3.

上一篇:东北林区常见松针锈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管理 下一篇:浅谈林业生物灾害综合治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