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训练

时间:2022-06-20 07:46:4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阅读教学抓住"读"这条主线,语文课同样能上得有情趣,有语文味,一定能让听着如沐春风,师、生、文融为一体,共同陶醉其中。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师的范读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如教学《丑小鸭》时,我声情并茂地读到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学生们都为之动容,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屏住呼吸,有些感情丰富的,则为之落泪。课文读完了,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之中,学生的这种感受是对我范读的最好肯定。之后我又追问谁想向老师挑战时,学生们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好课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1.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2.贴近生活,于亲入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在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景物特点,弄清人物活动的轨迹,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揣摩人物讲话的语气,读出各人对文章的感受。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思维,让他们在联想中读,在想象中读,进而把书本的语言变成鲜活的形象。进入文本,使学生达到人文合一。这时的读,必定是透彻的;这时的读,必定是深刻的。

在教学《小鹰学飞》这一课,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根据学生回答,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对大树、高山、白云进行了简单勾勒,一目了然,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参与进来,我还准备了老鹰和小鹰的图片,根据故事发展,请学生动手贴于相应位置。最后,当小鹰看到还有几只鹰在盘旋时,利用多媒体显示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在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块,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借提示语揣摩人物心情。在对话过程中,作者很细心地给孩子们用上了很形象的提示语,方便孩子揣摩角色心理。如:当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则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当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当小鹰飞到了更高的地方,它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等等。我先出示提示语,让孩子反复读读,进行理解。然后问孩子们:小鹰为什么高兴?老鹰为什么摇头?孩子们在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正确解答。然后让孩子们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小鹰的高兴、满足、得意和老鹰的心情。有些孩子读得还是可以的,但是,我发现,没有生动表情的辅助,孩子们尽管理解了,但是语气就是达不到那种效果。后来进行提示语的引读,朗读效果好多了。

让学生体悟小鹰在学飞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仅靠朗读是不够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生活中自己学特长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联想想象学飞中的小鹰会想些什么?如何做到由骄傲到谦虚的转变?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到小鹰学飞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轨迹,又感受到老鹰内心永不满足、努力向上的企盼。

3.边读边思,及时交流

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只思不读无处感悟,只读不思无法感悟。只有既读又思,才会有所感,有所悟。基于此,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读中感悟与思中感悟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维训练融为一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草原上的人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作为预设目标展开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设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使学生对草原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正是有了读和说的铺垫,学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加以汇报,在汇报中全班学生没有丢掉一个知识点,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难点自然突破。在教学中,一定要丢弃那种为读而读的假读,努力让学生"真"读,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要启发学生在读中质疑问难,在读中探究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4.边读边悟,及时点化

《语文新课程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融。""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

教学《种子的梦》这一首儿童诗时,抓住"一点一滴"让学生理解到种子不放弃,不抛弃,只要有一点希望,一点生机就顽强不屈,就不懈努力,就坚持到底的精神境界。通过你读,他读,反复读,把理解读到诗歌中,把理解读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学生通过"为了......,我在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句式的补充练习,感受种子心中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精神。由"思念"这个词为切入点,以教师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种子,读出思念,读出种子的向往。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中感悟。如前四节可以读得低沉、缓慢,有让人窒息、压抑并有暗暗积蓄力量之感;后四节要用欢快、激昂、有气势的语气读,让人仿佛看到种子即将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从以上片段,我真正感受到了"读"的魅力:学生用自我情感朗读、感悟,不知不觉便把书读活了。阅读教学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在学生自我情感中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

"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读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须长期扎实地训练。我们要灵活选择,合理切实地运用,将语文课堂变得书声琅琅,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愉悦,获得精神的自由,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在一种有声的境界中获得大丰收。

上一篇: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下一篇:优化课前预习方式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