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0 04:34:12

角色扮演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46-01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指根据教学的需求,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但随着新课程与高效课堂的推进,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和素养的结合教育,这就为角色扮演法在生物课堂上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和应用平台。

1.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与特点

1.1 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1.2 给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应用舞台。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同学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的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应视 情况而发展

"角色扮演"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角色扮演也不是生物课中任何教学内容都能适用的:那些本已具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毋需设计角色扮演;其适用的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用于带有很强的说理性或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例如,在讲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围绕人体所需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的这一目标,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课堂上让一学生扮演"医生",让另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家有"大头娃娃"的"母亲"、过度肥胖、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贫血的患者、让这些学生分别描述患病的症状,之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患病的原因及进行治疗的建议,不当之处,由其他学生指出并补充。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死"的知识活过来,并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

2.2 用于带有争议性,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不能全面看待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别以普通公众、医务人员、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谈谈病毒对人类的利弊。这类知识主要集中在科技与社会方面,如"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运用这种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2.3 用于章节性的总结复习,促成学生寻找其相互关联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完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后,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心脏、肺、小肠、肾脏等器官,学生手中拿红色线绳以示血管,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已的功能并探寻四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掌握上述器官的作用,理解了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处的"中枢"地位,更有利于其学会运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生命活动。

3.角色扮演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八年级上册有"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叶头猴"的角色扮演,高中必修2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模拟听证会角色扮演,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

3.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的角色扮演案例。"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章,一般采用讲授、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而采用"植物招聘会"角色扮演法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教学,既新颖活泼,又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情景。学校要建造一个生物园,现在要招聘一批绿色植物。生物教师是生物园的设计者和招聘活动负责人,学生则是前来应聘的各类绿色植物。演出需要5个角色,分别扮演来应聘的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分配角色。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植物家族,并选出1名小组长作为家族代表。课前教师准备好新鲜的常见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及一些补充阅读材料,上课时让学生按照自己组的角色定位,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来进行实物观察。最后各小组集体讨论并合作填写一份本植物家族的"简历表",包括家族名称、家族代表及相片(代表植物及图片)、家族成员、家族地址(植物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用途专长(含经济价值、对自然界的意义)等内容。

(3)角色扮演。各植物家族代表利用实物、图片和简历表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教师要说明自荐的方法,注意调控表演进程,提示应特别观察的内容,如每个家族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等。

(4)评价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对五大植物类群进行比较、归纳、整理。

3.2 "生态系统"的角色扮演案例。"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4节,教师创设"森林里的故事"情景,森林里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的故事,12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树、草、食草昆虫、兔、狐、食虫的鸟、老虎、细菌、真菌(蘑菇)、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成分。

首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在森林(生态系统)里的作用并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分类站好。教师点评并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关系。

然后,让取食者和被吃者用绳子连接起来,并表演:假如某个动物或植物(比如蛇)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点评并归纳: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最后,让学生表演:假如草木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教师点评并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上一篇:让自主探究成为化学课堂的主旋律 下一篇: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