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厚度与深度

时间:2022-06-20 01:24:48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功效独特,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本身就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

新闻媒体在和谐文化建设的时代洪流中,重任在肩,也大有可为。开办特色专栏,传播精英文化;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大众文化;开创特色载体,扶持本土文化―本文以《温州都市报》近两年来的创新实践为例,谈谈都市类报纸如何在构建和谐文化中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一、传播先进文化,实现教育引导功能,彰显温州文化城市魅力。

构建和谐文化,于媒体而言,首要的是要通过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激励人、启迪人、教育人,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新闻媒体除了在常规报道中要时刻注意弘扬先进、抵制低俗外,还应该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传播优秀文明成果,以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温州都市报》精心打造的栏目“温州学人对话录”初创于2005年5月。创办伊始,就将宗旨和目标定得较高:从历史的高度与深度,挖掘温州文化资源,弘扬温州文化精华,通过几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温州的“东方之子”。

作为走向市场的都市类报纸,开办纯文化栏目,能否吸引读者?这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甚至冒险的举措。具体做法是,以资深记者对话精英学者的形式,一期一个整版,逢周四出版,并在一版作显要导读。在版面设计上,注重美观大气,图文并茂;在写作方式上,力求专业性与可读性统一,在不失学术专业的同时,尽量使稿件通俗易懂。被采访对象都是在各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温籍专家,目前已经有95位富有成就又个性鲜明的学人在栏目中作客,很快将迎来百期。

其间,编辑部还组织“温州学人”座谈会,为温州文化大市建设建言献策。改变了“温州是经济热土、文化沙漠”的认识,增强了温州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当地宣传主管部门的“新闻舆情分析”认为,栏目“提升了温州媒体文化品位,增添了温州城市文化魅力”。

传承文明,是历史赋予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报纸实现发展的内在要求。况且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舍“快餐文化”求“厚度文化”,追求思想的深度化、理性化。在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都市类媒体应该有更多的深度专栏、厚度文章。

二、丰富大众文化,以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促进社会各阶层间和睦融洽。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其中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近年来,《温州都市报》在加强文化报道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贴近性强、影响面广的优势,直接组织或参与主办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各阶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举办“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和“温州市‘超级老人’卡拉OK大奖赛”。

温州是民工大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200多万,他们为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无论是大量民营企业的一线生产还是科研开发,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居民生活,都已离不开新温州人(即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但同时温州人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排外情绪,部分温州人与新温州人之间似乎总存在着一些不信任与隔阂。2004年开始,《温州都市报》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这项活动原称“外来民工歌手大奖赛”,从第二届开始改为“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最初活动费用由报社承担,但随着赛事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到第三届已经有多家企业争着要出资赞助。每届比赛均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参赛者中既有普通务工人员,也有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白领。比赛均选在城市广场或民营企业举行,不设门槛,三届下来其直接观众已超过60万人次。从实践来看,“新温州人歌手大奖赛”对于调和温州人与新温州人之间的关系,化解偏见、误解甚至矛盾,形成和谐和睦的社会秩序,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2005年重阳节前夕,正当“超级女声”红遍大江南北之际,《温州都市报》把目光投向更加需要关注的老年群体,联合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发起举办温州市“超级老人”卡拉OK大奖赛暨大型公益活动。通过预热宣传,“超老”比赛引起了老年朋友的极大兴趣,纷纷报名参赛,他们中既有六七十岁的“年轻选手”,也有百岁高龄的“人瑞选手”。戏曲、通俗、美声……丰富多彩的参赛曲目伴随着矫健舞姿,比赛中老人们个个精神焕发,风采奕奕。“超老”比赛的本身和大量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更多关心,影响的是三代人。许多家庭都是全家出动带着阵容强大的亲友团陪伴老人来参加比赛;而每届比赛,直接参与海选“超老”的市民多达数万人。现在,一年一届的“超老”比赛已成为温州老年人过好重阳节的一大文化盛事。

民工和老人是我国两个人数庞大的群体,如果能让他们生活幸福、心情舒畅,这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三、扶持本土文化,培育年轻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传统和谐思想。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和为贵”“和为上”,求同存异,注重和谐,是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

2005年开始,《温州都市报》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连续两年联合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组织本土优秀剧目到大中小学演出。报社拿出专门经费资助演出所需费用,同时在版面上对活动作图文并茂的大篇幅宣传报道。演出前,预告演出消息,并对演出剧种和剧目作深入浅出介绍。

由于组织和宣传到位,演出场场座无虚席,瓯剧、越剧、永嘉昆曲、平阳木偶等古老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了年轻人眼球。他们惊讶地表示:原来本土剧种也具有这么强的观赏性!演出后,报社又对演出盛况和反响作进一步报道,从而影响了更多读者。这样,一浪接一浪,使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传统剧种。“戏曲进校园”活动现已成为备受温州学子喜爱的文艺活动,不少学校纷纷主动与主办方联系,希望能送戏曲到校园;一些学生则拜演员为师,学戏曲成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爱好。

2006年7月1日是《温州都市报》创刊5周年的日子,在庆典活动中,报社没有邀请当前走红的大腕明星来捧场,而是出资10多万元邀请上海越剧院来温为观众献演新版《红楼梦》,开展“经典剧目•精彩回报”活动,读者凭创刊号和历年7月1日的《温州都市报》即可免费获取门票。

“戏曲进校园”“红楼梦演出”和大量本土文化活动的报道取代港台明星新闻、低俗八卦新闻,不仅大大丰富了文化、娱乐版面的内容,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品味,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年来,通过弘扬独具特色的精英文化和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温州都市报》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更好地树立了主流、责任的媒体形象。实践证明,都市类媒体承担起更多建设和谐文化的责任,于社会、于媒体本身都大有好处,是真正的双赢,有义务也有需要为此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作者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温州都市报》总编辑)

【参考文献】

[1]秦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2]张军、李宜航等:《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1.44亿,养老问题突出》,《羊城晚报》,2007年3月11日。

[3]李忠杰:《论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2006年10月9日。

[4]庹继光:《信息媒介向文明载体嬗变》,《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

[5] 王伟光:《和谐社会的辩证法》,《浙江日报》,2007年3月26日。

上一篇:信息终端的战略价值 下一篇:NBC的奥运报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