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外贸进入“寒冬期”?

时间:2022-06-20 12:07:16

2012,中国外贸进入“寒冬期”?

WTO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语出惊人:“用一句话概括对中国的极端负面的看法,那就是:这个国家不遵守游戏规则。”

2012年,一些国家可能是汇率、国家安全、贸易救济调查、产品技术标准等多种手段齐上阵,阻止中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其市场。

新年伊始,中国对外贸易就遭遇“极寒天气”侵袭。美国商务部于1月19日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简称“双反调查”),这是继2011年底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调查”后,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第二起“双反调查”。欧盟和印度紧随其后,着手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欧盟在沉寂一年后,准备对中国有机涂层板发起反补贴调查。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裁定中方对铝土矿等9种工业原材料征收关税和限制出口管理规定违反国际贸易准则。欧美舆论对此裁决一片叫好之余,更宣称将着手把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2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本届任期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中,把阻止中国轮胎进入美国市场作为“政绩”之一,并宣布将组建一个贸易执法部门专门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语出惊人:“用一句话概括对中国的极端负面的看法,那就是:这个国家不遵守游戏规则。”与此同时,“广东等沿海地区用工荒向中西部蔓延”、“外贸订单大幅缩减、外贸出口小微企业出现倒闭潮”、“低成本优势不再,中国外贸出口高增长期将结束”等各类媒体上令人惊悚的标题不断闯入人们的眼帘。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对外贸易果真进入“寒冬期”了吗?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还能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吗?

中国外贸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1年,我国进出口额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增幅较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3%和24.9%,较上年分别回落11%和13.9%。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的影响,单月出口增速逐月回落,但全年外贸运行基本保持平稳。这表明,我国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拓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并购品牌、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努力开拓营销渠道、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综合竞争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显著提升,在这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中保住了市场,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尤为值得欣喜的是,2011年我国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高于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16.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52.8%,比2010年扩大了2.7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主要商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6.3%和11.5%。箱包及类似容器、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幅分别为32.9%、25.1%和22.9%。“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得到进一步控制,钢坯、煤、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96.5%、23%、16.9%和4.3%。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与新兴市场双边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份额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明显,外贸区域布局趋于平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迅猛。

中国外贸的国际国内环境更为复杂严峻,面临四方面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下行态势较为明显。今年1月的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2012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看,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制约国际市场增长空间。当前,发达经济体内困重重,经济复苏乏力,消费不振。新兴经济体受经济增速放缓和高通胀叠加困扰,经济复苏同样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近期,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均认为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下降,下调了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和国际市场需求减退,有可能导致我国外贸增速继续下挫。

二是外贸经营成本集中上涨将弱化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生产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外贸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的出口竞争优势将难以为继。随着我国推进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价格改革,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其次,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外贸进出口商品价格和生产成本上升。2011年,我国煤、原油、废金属、原木和肥料等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和价格均上涨。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初级生产原料对国际市场依赖逐年增加,2011年加工贸易占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47.2%,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使外贸生产加工企业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再次,劳动力优势逐步减弱。随着人口结构和新一代劳动力就业观念的变化,部分出口集中地区频频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用工荒”现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体现,但也使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此外,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的金融成本也将上升。

三是扩大进口和保障经济安全面临较多挑战。当前我国贸易不平衡的压力仍加大,继续稳定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的进口,无疑将对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贸易平衡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铁矿砂、石油、大豆等大宗初级产品进口方面,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均超过50%,但却缺乏国际定价权和对稳定供应能力的控制权,亟需建立安全、经济、稳定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我国市场潜力巨大,部分国家产业对我国市场倚重显著上升,不惜以倾销方式争夺我国内市场份额,对我部分产业构成冲击和损害。在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回归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对华出口对其经济拉动作用以及各国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我们尤其要重视国内市场秩序的维护,妥善处理好扩大开放与维护我国产业合法权益和竞争力的关系。

四是贸易摩擦加剧影响我外部市场的稳定。当前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形势严峻,对内实施紧缩政策,对外则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意愿减退,加之2012年不少国家和地区将进入选举年,选举政治周期效应再现,失业、汇率、贸易失衡、碳排放等都成为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危机的借口,有可能对我发起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事实上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入世以来(截至2011年末)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765起,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近期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美欧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潮流的首要打击目标。我国重点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地方补贴政策等已成为有关国家重点关注的反补贴调查案源。2012年有关国家可能是汇率、国家安全、贸易救济调查、产品技术标准等多种手段齐上阵,阻止我企业和产品进入其市场。中国外贸将跨越“寒冬”,

延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国对外贸易仍处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大调整和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也将为我国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在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和国际商品市场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机会。全球新技术创新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也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动力。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继续推动进出口便利化,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外贸企业的实力和国际经营水平,提升外贸质量效益。继续完善进口政策体系,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推动建立稳定的进口渠道和经营储备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理由相信: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将跨越“寒冬”,延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上一篇:碳关税:以“气候变化”之名 下一篇:奥巴马竭力“内包美国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