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0 12:06:54

对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学校精神;和谐团队;

责任意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20―01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按照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继承学校的精神和文化的基础上使学校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使学校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办学的感召力。

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诸多因素,比如办学思想的不断调整,办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师资力量的不断强化,科学管理的不断翻新等等,笔者在这里谈谈另外几个问题。

一、坚守学校精神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不如说是学校精神和教师的人格力量。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校魂的铸造,也就是注重学校精神的再造和弘扬。比如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坚守的学校精神就是在教学中敬业爱岗,始终坚持和坚守,在岗位上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能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把这个精神可以概括为――坚持、坚守、安心、潜心。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潜移默化中,造就了默默无闻但教书优秀的一批教师,正是这些教师的苦苦坚守,学校创下了享誉全社会的高考辉煌,至今还在引领和感召着一批青年教师。所以要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把高考的辉煌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那就始终要把“坚持、坚守、安心、潜心”的学校精神不能丢。丢弃了学校多年积淀的精神,也就丢弃了学校的灵魂,一旦灵魂丢失,学校将会陷入迷茫,失去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建构和谐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个相互争斗、毫无凝聚力的团队是很难做出成绩或战胜艰难险阻的。经济学上有个“木桶理论”,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还可以继续引申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假如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一个学校就整体而言是一个大团队,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系列小团队,这些小团队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一个备课组,都是“一个水桶上的木板”,这些“木板”之间依靠的紧与不紧,是否和谐、均衡,是把学校推向前进的关键。

三、树立责任意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学校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什么是责任意识?责任就是份内应作的事情,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有了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祸。从全县来看,好些问题教师都是淡漠自己责任感的教师。大到团队小到个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百分之百的负责任者,一个教师的责任意识既是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品格,既是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又远胜于能力,一个能力强的人加上责任意识,工作会如虎添翼。

四、提高执行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要扫除妨碍执行力提高的消极因素。诸如自满、畏难、保守心理和飘浮现象等,如果这些消极影响任其蔓延,最终将会耽误学校的发展。如果不消除这些因素,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学校领导是全面提高学校执行力的关键人物,学校领导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主动地扫除教师队伍中阻碍执行力的障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要建立健全提高执行力的统一目标。学校的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出台,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应该实事求是,其中的决策建议既来源于学校上层,更要来源于基层,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要学会和教职工交流工作,探讨工作;关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让集体智慧尽情发挥,要谦恭吸纳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和经验。这样使教职员工充分认同学校所做的每一件工作,可以使每个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主人公的责任,而且能够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上一篇:“多样化”暑假作业不可缺 下一篇:《不一样的男子》慕容云海变身高叫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