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选取素材 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时间:2022-06-20 11:51:19

贴近生活选取素材 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学生就会说真话,诉真情,学生就会“有米会炊”。

关键词:作文素材;生活;活动;观察能力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由此改善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状况。

一、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提高写作能力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往往不注重观察身边的现实生活,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往往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老师可以抓住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

板书“风”.

师:“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生:“风特别大。”

师:“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

生:“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

生:“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

生:“刮的我走不动了。”

……

师:“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

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

2.关注身边小事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讲桌上经常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教师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师:“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3.关注媒体信息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神七”发射的日子里,把“走近神七”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的过程。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收看“神七问天”节目。关注“神七”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提高写作能力

把教育目标蕴含于活动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1.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利用作文课或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把活动的过程进行切割,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活动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悬念──切割活动──分项观察──形成文字。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感官观察,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隔箱猜物”的游戏时,把游戏分成了几个阶段,首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同学上台时的动作、神情,并围绕其上台进行说话训练;当点到第二个同学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体会第二个同学的心理活动,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当两人互动的时候,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的他们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观察他们的表情等等,让学生明白观察就要调动全身的感官,观察游戏双方、观众以及自己的不同感受。像这样的活动还有许多,像“桌上拔河”、“铁锤锤蛋捶不烂”、“拼句游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彰显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为此,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通过养蚕,让学生细致的观察春蚕一生的变化,学生写出了《与蚕相伴的日子》。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春天通过观察柳枝的变化,学生写出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锻炼了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3.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

利用班队会时间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端正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恰当的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你的优点我来找》、《课间活动金点子》等是少先队活动的集中体现。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大型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正是语文教师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例如:每年春季的踏春活动,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对于大自然春意盎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将活动之前的喜悦、兴奋和期待写出来。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又引导学生写出的感受。很多学生会写的情文并茂。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

上一篇:联系生活注重能力立意改革数学命题 下一篇: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