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思考

时间:2022-06-20 10:45:10

新闻出版业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思考

早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到要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继而国家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不同地区和部门陆续具体执行,监督管理从业人员每年的继续教育情况。有些新闻出版单位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少,故而的继续教育培训。在现有基础上,将这类培训越办越好,是新闻出版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对培训内容、形式方面的建议

(一)针对固定学员周期性培训的情况,提倡扩大授课内容,并运用点线结合式教学法

年年需要培训,致使很多培训组织者发愁没有培训内容可安排:越来越多的课程已经讲过,如何使培训有新鲜内容呢?

首先,应扩大授课内容,加入众多基础课程的内容。专业培训被理解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不错,但是新闻出版专业培训由专业课和基础课两部分组成,像社会学、社会调查、法律、哲学、管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虽不属于出版专业知识,但也是使新闻出版界人士受益匪浅的知识,同样可以作为新闻出版专业培训的内容。

例如增加关于人生哲学的授课内容。追问人活着的目的、价值与意义,对每个人尤其是经历过生活磨砺的成年人有吸引力。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深入思索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中国哲学中儒释道对人生的不同看法,西方哲学中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变化的社会做出的不同解释,这些知识超越专业的界限,有利于人们了解社会和自己的生活状态,有利于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

例如增加有关心理学的授课内容。分析不同人格的不同表现和利弊,分析能力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介绍诸多学者对动机和需要的不同诠释,介绍学者总结出来的调节情绪和心境的具体办法、增强记忆的具体方法等,这些内容同样超越专业界限,但对所有人都有帮助,可以作为任何专业的培训内容。

其次,建议运用点线结合式教学法,宏观安排培训内容。在不同授课者各自讲授自己定下的知识点这种形式之外,培训组织者还要有意识地从宏观上把握新闻出版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内容,可由高校专业教师介绍每门课的大致组成,能分出多少个点,如何系统化,如此,就会心中有数,主动安排出授课内容,不愁没内容讲。

(二)定期选拔本单位相对优秀的人员作为授课者

选拔本单位相对优秀的人员作为授课者,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本单位相对优秀的人会有一些心得、经验,值得本单位其他人分享、学习、借鉴,有这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就可以提供给他们。就人的本性来说,人都希望不断获得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升职的机会太少,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工作没有什么变化。一个组织如果想调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加压外,还应该多多表现出对他进步的认可,例如升职、加薪、进修、旅游、表扬等。提供培训班授课的机会也是激励措施之一,等于对他的认可和表扬,这种激励措施实现起来很方便,建议新闻出版单位采取。

在授课之前应该给予授课者足够的准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他授课的效果,从而达到培训学员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让他在同事面前最终成功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对于学员来说,在授课内容相差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听自己熟悉的人讲授比听某个陌生学者讲授更具有吸引力。

(三)依托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

学校为教学而建,办培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教师、教室、学习环境等硬件资源外,还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安排,所以培训组织者可以选择依托学校进行培训。就学校组织的培训来看,为适应实际需要还应该更加灵活。

可以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可以是固定的培训,有一定的人数就开班;也可以是灵活的培训,直接跟随在校学生一起听课,上够一定的学时给予证明。从业人员空闲的时间不统一,这样的安排给了他们时间上的选择权。

可以在专业课程安排上更加灵活。高校的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效果良好,值得借鉴。由于学校课程齐全,每个方向又有多个课程可以讲,而培训时间较短,所以可以列出选题,不设定模块,由学员来选,选某课程人数太少就要改选其他课程。如此,既满足了学员对急需或感兴趣知识的需求,又可以吸引他们日后再来学习其他课程。

可以加入其他专业的课程供学员选择。业界人士工作各有重点,或者需要更多计算机知识,或者需要更多社会调查知识,或者需要更多广告策划知识,以及更多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外语知识等,一般高校都能满足。就实际来看,从事不同岗位的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确实有着很大区别。如此可以充分体现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对提高培训效果的建议

(一)挑选授课教师

教师是授课的主导者,培训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不好。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责任心、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等大相径庭。优秀的授课教师使人敬重,使人学有所得;而有的教师的授课简直就是浪费学员的时间。不同的授课教师会使培训效果有天壤之别。培训管理人员需要用心掌握授课教师的情况,通过网络、业界人士介绍、咨询学生、旁听等形式联系到一批较优秀的教师作为资源。如果本单位有教师,还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

(二)增加考核项目,督促学员听课、学习

培训学员呈现出对培训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目的性明确,因为培训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帮助而非常重视;有的是被迫接受培训,视培训为形式。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组织者除了严格要求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员。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签到保证听课率,另外还可考虑添加其他方式。

一是查看听课笔记。查看听课笔记是学员愿意接受的检查方式。有一大部分学员培训时只是听听而已,好听就多听,不好听就捱时间。即使是对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当时是记住了,随着时间的迁移也会忘记。查看听课笔记就是一种不太严厉的强迫手段,便于学员日后回忆对自己有用的材料。另一方面,连续几个小时听课难免使人分心,记笔记是将学员的注意力保持在讲课内容上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听课效果。鉴于有些教师的授课适合听不适合记,如需要此种督促方式,需课前与教师沟通,提醒教师注意。

二是分组口试或笔试。考试是惯用的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可视培训的重要程度开展口试或笔试,如进行口试,可将学员分组,让小组成员复述授课内容,或讨论具体问题,或回答已预备好的问题(需提前联系教师准备问题)。这种形式实行起来并不费事,难度也不大,但确实可以起到监督学员认真听课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如何使教育报道更可读 下一篇:莫让“微文化”流于“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