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做到“精讲多学”

时间:2022-06-20 08:56:08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做到“精讲多学”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呢?我认为,首先,美术教师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更多关注“怎么学”的问题,改变以往“怎么教”的教学方式;其次,从“精讲多学”入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的方式,促使“精讲”到位

要做到“精讲”,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如何教学做出合理的安排,因材施教。

1.梳理教材,把握难点

例如,在人教版美术教材中,我们看到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已形成系列的玩具教材,非常值得教师关注,它融合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将这类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从课程阶段目标进行分析,比较出课程纵向的四个特点,再从横向上列举出同册教材中相关课题。

在表1中,我从教材编写的两个维度作了分析。从纵向上,可看到玩具类教材的四个特点,形成有规律的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明显梯度。从横向上,在同册教材中,也可看到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联系,每一册中的玩具制作并不是孤立的教学内容,它们之间形成了前后联系的知识架构。当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法,他们自然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表现手法,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可以从技法的点拨提升到启发想象与创新。

2.分析个案,落实“精讲”

只有将教材研究分析透彻了,才能为课堂教学的“精讲”做好准备。那么,美术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多学”呢?现结合《 会动的小纸人 》玩具制作教学实例,谈谈“精讲多学”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会动的小纸人 》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课,我抓住“会动”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一上课,我拿出两个小纸人(如图1),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两个问题:① 小纸人为什么能动?② 哪个动得更厉害些?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纸人的变化(捏住后松开弹起),发现小纸人的特点(会伸缩、会摇晃),学生一下子发现了小纸人会动的身体部分是个纸弹簧。接着教师解开一个纸弹簧,让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两张纸条如何交叉折叠出弹簧来。而问题2的解答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纸弹簧做成一头大一头小能增加“动感”。本课的学习要点就是学会制作纸弹簧。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弹簧小纸人造型各异,非常生动。

只有教师真正做到“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多学”。从本案例中,我总结出成功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关键词“会动”和“怎么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学会运用“会动”的原理进行制作,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策略还可以用于《 会滚的玩具 》《 会摇的玩具 》《 会转的玩具 》《 会爬的玩具 》等制作玩具类的课程教学中。从教师的提问中“为什么会滚”“怎么滚”“为什么会摇”“怎么摇”“为什么会爬”“怎么爬”……以关键词作为导线,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真正落实“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领“学”的方式,落实“多学”到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用自学取代“听讲”,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只就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对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教学内容,除非十分重要,教师都应将其排除在教学计划之外。这样,学生的“学”才具有反思性,教师的“教”才具有针对性,“教”和“学”双边才具有互动性。我们常在一些手工课的公开课上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确保作品的完成,让学生准备半成品在课堂上进行加工或拼接。造成这种尴尬并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基本的手工技法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受到影响,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出作品。

1.理解要求,注重双基

美术教材中没有对学生的手工制作提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等诸多能力的不断积淀,学生才能形成知识网。我认为,对材料的认识和工具正确使用习惯的培养应从低年级抓起,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对学生提出了几个手工课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要求:① 剪刀的正确使用。剪较长直线时,剪刀口要张大些,大胆往前剪;左右手配合,保持合理距离,注意安全。② 不浪费纸张。学生往往没有大小比例的概念,剪出不合适的就扔了,经常浪费纸张,我引用裁缝做衣服前要先量身的例子,用口诀“比一比、画一画、剪下来”引导学生养成动手剪之前先设计思考的习惯。③ 熟悉各种材料和工具。熟悉各类彩纸的厚薄、纹理等特征,才能正确选择制作的材料,如彩色卡纸比较厚适合做立体手工;熟悉各种粘贴材料,如双面胶、胶棒、乳胶等,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学会正确选择粘贴材料。准备一个小盒子,收集各种可用的废旧材料,如各种毛线、铁丝、贝壳、羽毛、纸盒等,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培养环保意识。④ 巧用身边的材料。手工课中常遇到一些小问题,如剪直线时没尺子画线,没带圆规画圆,纸张太厚不易折等。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巧妙解决,如用另一张卡纸的边沿做尺子画直线,用圆形笔盒或笔盖等画圆形,用剪刀刃部轻划线条,这样能轻松折纸,让折边棱角分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养学生做好美术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是落实双基的前提。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会收到美术教师列出的材料与工具的清单,请家长配合购买,上课前学生应学会根据所学内容摆放好学具。手工课上我还设立各种奖励措施,如“巧手奖”“文明奖”“环保奖”等,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手工课堂生动而有序。

2.转变教法,促进“多学”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学智慧常体现在细节上。我在执教《 惠安女 》一课中,重点要突破的是惠安女服饰的制作方法及比例关系。在试教课上,我发现惠安女的服饰用对称剪的方法不难解决,问题出在学生对改剪多大的衣服和裤子缺乏比例的概念,于是,我将剪好的惠安女的上衣、裤子、头巾和帽子作为“奖品”,在观赏有关惠安女的视频后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就能获得“奖品”。当得到奖品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用“奖品”在黑板上拼出惠安女的造型。当美丽的惠安女造型展示在学生面前时,我揭示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用剪贴的方法制作惠安女形象。这个用“奖品”拼摆的惠安女还有另一个妙用,就是让学生明白剪贴画的制作方法就是分别剪出主要结构然后再进行组合。剪制过程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比例错误,因此我进行倒计时比赛,先让学生动手剪出上衣和裤子这两个最主要的部分,不经意间他们理解了在剪之前还得比一比,比用纸的大小,比在纸上的位置。这种方法既有效减少了浪费现象,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黑板上陆续贴出制作的要领和步骤,即比—剪—摆—贴。学生掌握了制作的基本技法,作品的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实践证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才能真正体现“精讲多学”。

总之,“精讲多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厦门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361003)

上一篇:也谈教育服务:谁是“上帝” 下一篇:教育公正理念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层级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