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地教,愉快地学

时间:2022-06-20 06:51:48

.

虽然我国早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考试制度并没有相应改变,还是按分数择优录取,这就导致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仍然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魔掌。就拿语文教学来说,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应试教育的痼疾:重识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念灌输,轻情感熏陶。一句话,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把本应由学生做的事或多或少地由教师庖代,教师大多只是向学生奉送现成的答案,而很少去展示获得答案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仅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也使鲜活生动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呆滞,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阻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显得俗套和呆板;教育,变得苍白而无力。学生只见题海茫茫,不闻书声琅琅;耳听繁琐分析,手抄标准答案。而无暇口诵耳听、涵咏吟哦、咀嚼吸收。教师也无暇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心、动情的机会,学生也就无从增强语感培植悟性。——失去了探求的艰辛,也就没有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现成的答案,却又徒增了记忆的烦恼。因而,学生不以学习为乐事,而视学习为苦差。结果,教师劳神费力,学生不堪重负。

要改变这种现状,惟有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得快乐。

联合国“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认为:智力并非一个单向度概念,除了基本智力(IQ),它还包涵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体能智商(PQ)、遗传智商(HQ)……要想开发智力,除了从智力因素着眼,更重要的是抓好非智力因素,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等,其中,情感过程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积极肯定的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情感为基础,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更能激发出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教师要想让学生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先得让学生喜爱你这个人。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就会很快把这种感情转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来,从古语上讲,这叫“爱屋及乌”;从心理角度讲,这叫感情转移。教师实现了学生的这种感情转移,就会在教学中赢得主动权。特级教师魏书生,有三十多项社会兼职,经常外出开会、作报告,有时一学期长达一两个月,从不请其他教师代课,可他的学生却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了语文学科上。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这种感情转移呢?我没有成功的实践,不敢妄言。近几年,我读了一些介绍魏书生的文章,也读过两本《魏书生文选》和一本《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试图走近魏书生。但是,名家风采,岂能轻易模仿得来?然而,我又不甘心,既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因此,我在这方面作过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想,教师最能打动学生的,不外乎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人格上,我谈不上“魅力”,但我可以在自身的言行举止和对学生的体贴关怀上作出努力,关心学生的冷暖,关注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个性,体谅学生的苦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这种付出与关怀,一定能赢得学生的爱;在学识上,我也谈不上“魅力”,但我可以不断地学习、培训、进修,充实自己。我相信,勤能补拙,学可医愚。努力做到广收博采,力求用生动的教学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较高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只要你做到了“以教师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诚意;以教师的爱生去换取学生的尊师;以教师的敬业去沟通学生的乐学”,又何愁学生不爱而敬之、乐而学之呢?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得主动。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我想学,我要学”的状态下,才学得主动,学得投入,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要培养那些直接能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培养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的责任感和好胜心等。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智力活动,学习是人的思维在思考,情感在体验,意向在追求。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发并催化这种思考、体验和追求。

1、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读书,指名读虽可为其他学生示范,亦可检查该生的朗读水平与情感体验,但参与学生有限,可适当地安排分组读、全班齐读,以点带面,人人参与;答问,除了让程度好、领悟力强的学生回答外,也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照顾后进生,让后进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可在课前3分钟,定时间比抄写数量,或定数量比抄写时间;可在课前3分钟,定时间比背诵字数,或定字数比背诵时间;也可在课前定内容,背诵或默写名言佳句、精彩短文、古典诗词等。经常开展这样的小型竞赛,不仅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亢奋中,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积累了语文知识,扩大了阅读范围,培养了多种能力。学生在不经意间经受了语文知识的濡染。

3、肯定学生的成功表现。成功往往会给人增添喜悦,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充分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诸如几个字词的听写,一段课文的背诵,一个句子的理解,一次说话的训练,甚至是一次错误的纠正,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学生每一次成功,就会增添一份喜悦。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成功点,并且给予足够的评价与肯定,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就会日益浓厚起来。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每一个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

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既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统观全局,驾驭课堂,适时点拨开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具体地说就是要吸引学生听,鼓励学生说,带领学生读,指导学生写。

1、吸引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讲得多而杂,学生记不住,还产生了厌倦情绪。讲得少而精,且用语准确规范,感情充沛,学生生怕漏掉一字,听得极为入神,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古人说:“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则知之不明(《文子?道德》)。”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凝神听讲,在听的同时还要动手、动脑、动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讲时,对重点、难点或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都可适当地记下来,边听边记,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对知识的记忆也就比较牢固;听讲时,还要动脑想,大凡教师所讲的都是精要的知识,或是疑难之处,要思考、揣摩教师怎样解决,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得出一套解读文章、赏析作品的方式方法;听讲时,还要动口说,教师在讲授中,学生的疑难会不断出现,这时就要提出来,让老师解答,过后再提,老师可能要从头讲起,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再提。解决疑难才会有收获,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鼓励学生说。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重“文”轻“语”,重“写”轻“说”,不重视说话训练。吕淑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说为门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起来,尽管起步时费时费力,但必须坚持,多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加强朗读训练,开展课堂研讨,练习口头作文,提倡质疑问难,模拟记者采访,举办知识竞赛等,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3、带领学生读。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真正的消化吸收。语文教学,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一个“读”的过程。“读”既是师生介入课文的桥梁,也是联结师生的中介。教师讲是把自己“读”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学生学是通过“读”接受教师的体会并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体会再提高,是将自己的领悟同教师的讲解融会贯通而变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韵味意境,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作者的神气为自己的灵气,增强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4、指导学生写。从目前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看,不少学生不是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必胜信心。他们被教师神圣的技巧传授和空洞的公式化的作文评语搅得无所适从,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畏惧感。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得先让学生写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写起来呢?

首先,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告诉学生,任何人都具有潜在的作文能力。只要克服掉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努力练笔,就一定能取得作文的成功。一个人能让人哭,催人笑……把他所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情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记叙文。相应地,一个能与别人争论的同学,他就可以写出较好的议论文。他能阐发自己正确的见解或观点,然后摆出大量的事实及道理去证明,把这些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较好的立论文。还有的同学,如果能把对方不正确的言论或者不良人物散布的反动谬论,用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及理论去驳斥抨击,把这些罗列起来,就是一篇有力的驳论文。还有说明文也不难,你从商店买回一件新商品,父母不知如何使用,你条理清楚地讲给他们听,如果将其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清晰的说明文吗?你们老说自己写不好作文,谁能相信呢?你们要写出好文章,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如此一番启发、鼓励,学生自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写作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其次,让学生多训练片断作文、语段仿写,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让学生准备一个练笔本,除每学期规定完成的几篇作文之外,无论长篇短制,让学生经常练练笔,教师或指定题目,或指定内容,或指定事件,不拘形式,不拘长短,开始几日一记,逐步过渡到每日一记,可自撰,可摘抄,可仿写,这对学生都是一种有益的训练。这种练笔比作文自由一些,随意一些,学生没有压力,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写作,原来竟也如此轻松。

语文教学是一项纷繁复杂的脑力劳动,没有一定之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惟其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受益于自己,施惠于学生;惟其如此,才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德育教育 下一篇:浅析词汇联想记忆技巧对高职英语词汇学习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