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20 06:37:57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将模式一词最先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我国提出的教学模式就有10多种。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1.营造和谐氛围,点燃互动激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充满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实现师生人格平等、心灵平等、价值平等,使课堂成为师生间、生生间情感交流互动的场所。

(1)尊重学生个性,实施民主教学。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既有其他学生一样的共同性特征,又有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情感和才智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的发展潜能,精心为他们设计有层次、多方位的互动平台。

(2)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学会调节自身的情绪,力求做到高兴时不得意忘形,悲伤时不垂头丧气,控制无益的激动,调节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积极、欢快的情绪进行教学。用健康的情绪感染、引发学生情感共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2.引导学生有方,疏通互动渠道

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的“引”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疏通互动渠道的关键。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在呈现新句型前为学生搭建一个攀登的支架;在讲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在讲完课文后,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涵,组织学生探讨,升华文章主题。只有引导得当、得法、得理才会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快乐,才能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他们在英语课中真正地“动”起来。

3.创设独特情境,促进互动生成语言是传达情意的工具

要学好英语,一定要有语言环境。可对中国学生来说,最缺乏的恐怕就是语言环境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电教设备、角色表演,英文歌曲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揭示出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和参与,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当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1)使用电教媒体。电教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使师生能直接见其行、闻其声、临其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的眼、耳、手、口、脑并用。特别是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它以更自然、更“人类化”的方式传输信息,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乐趣,从而大大刺激学生的参与欲。

(2)借助角色和短剧扮演。在英语教学中设置一个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进入各自的角色去同别人交谈,去理解对方的谈话,因交际的真实性使双方产生言语、情感的互动。如学完Who stole the necklace?这篇短剧后,教师可请学生扮演侦探Mr Green,Mrs Green及Jim等角色,上台用英语进行表演,看谁演得真,说得准。评委可由教师和学生担当,根据事先制订的标准来打分。由于这是他们喜欢的一种练习形式,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充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操练语言,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轻松地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3)选用英文歌曲。歌曲能给人以美感,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而把英文歌曲引入课堂教学,它的作用是将语言与情境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上一篇: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