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茶店坡沟迎宾馆段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2-06-20 03:33:42

安阳市茶店坡沟迎宾馆段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摘 要:本文以茶店坡沟迎宾馆段滨水景观规划为例,通过运用“水湾、密林、人家”的构图要素,来构建生态型的滨水景观。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和谐

生态是景观规划需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将其作为永久的主体;景观是我们视野里的生态规划,将会构筑一道亮丽而迷人的风景;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进行景观规划的奋斗目标。

1 项目背景及现状分析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而安阳是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具有3000多年的中国7大古都之一,是享誉中外的《易经》和甲骨文的发祥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滨水景观带位于安阳迎宾馆地块内,居于兴泰路和光明路之间,现状为自然溪流,雨季会有大量污水流过,平时则有少量污水自西向东流过,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自净能力丧失(此种状况为大多数城市中比较常见的状况)。水流自西向东,目前西段(上游)已经建成小区,东段(河流下游)为新区,正待开发。

2 区域所处的区域文化要素

众所周知,孔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孔子乃殷人,安阳迎宾馆作为古殷都之地向当今世界展示的窗口之一,需要在景观规划设计元素中,将“孔子文化”在园林景观营造中有具体体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岳飞的故里也是属于安阳的管辖范围。

安阳作为历史上的殷都,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的甲骨文就是在这里发现出土的;有名的青铜鼎(国家一级文物)也被陈列在安阳博物馆里。

3 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针对该项目所处地域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及安阳迎宾馆(五星级)的定位,拟定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一流的园林景观。(1)独特的景观:反映茶店坡沟的独特景观;有别于其它的滨水景观带。(2)丰富的堤岸:在茶店坡沟两岸规划了集休闲区、娱乐区、运动区、观赏区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做到了功能齐全,形式多样。(3)优美的河滩:保留与修整茶店坡沟的河滩形态,构建一道亮丽的滨河景观带;(4)互动的空间:滨水景观与周边的商业区、酒店(茶店坡沟北侧为安阳迎宾馆酒店)、住宅区(茶店坡沟南侧)等空间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交融;(5)生态的自然:尽量利用各种景观元素营造生态空间,通过“水湾、密林、人家”等各种元素来构建和谐家园,打造城市名片。

4 设计构思

茶店坡沟呈由西向东的走向,在茶店坡沟沟南北两地块的营建当中,依现状加以改造,以“水湾”为脉络,通过地势造型,运用坡地和密林及建筑小品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依水流流向由西向东沿河道两侧通过各种景观元素形成严整的线型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线、面空间,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带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从而形成“水湾、密林、人家”交融的滨水休闲生态绿化空间(见附图1)。

5 方案的特色

“阳光”与“水”滋润万物,依人们对事物的普遍认识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故整体布局横向是以水的流向由西向东(按照观水——理水——悟水——乐水)为经线;纵向则以“水湾、密林、人家”为纬线,整个布局纵横交织成和谐家园的美妙乐章(见附图2)。

6 功能分区

(1)水湾:观水——水之神韵;理水——水之精神;悟水——水之灵魂;乐水——水之灵动;为避免通常的河堤给人的生硬感,采取化直为曲,同时利用花灌木、水生植物、垂钓亲水平台、生态浮岛等多种手法来弱化线条,做到张弛有度、生动活泼,形式丰富。以对水的认知为暗线设有观水区、理水区、悟水区、乐水区(见附图3);并依次在各区设有多个景点,点缀于茶店坡沟两岸,平面布局则按照由远及近(人与茶店坡沟水的距离),由静到动的布局方式进行布置规划。

(2)观水区:位于兴泰路一侧,设有灯光光柱、休闲长廊、竹海遗韵、彩色景墙,该区可供晨练、健身、下棋、儿童游乐,此区旨在表现远观水之神韵。

(3)理水区:紧临休闲长廊,设有玄鸟亭、念珠台等景点。岸红柳绿,碧波荡漾,沙鸥翔集,燕子低飞,有此美景,岂不让人神往。因玄鸟即燕子,而燕子为殷商民族的图腾,玉佩玄鸟为殷商民族的族徽,触景生情,故让人对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陷于无尽的沉思,谓水之精神。该区可供观鸟、观鱼等。

(4)悟水区:该区段位于中段,设有垂钓亲水平台、草坡等景点,将人与水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让人去领悟水的灵魂,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5)乐水区:此区段位于东段,设有亲水湾广场、假山、瀑布、亲水步道、特色景墙等景点(见附图4),北岸的特色景墙可以镌刻孔子名言以励后人(如儒学的道、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突显文化特色,因为安阳迎宾馆为对外接待游人、展示安阳形象的窗口。而南岸(住宅区)则表现水的万千形态,强调人与水的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突出“水湾、密林、人家——和谐家园”的创作主题。

(6)密林:结合地形和功能的需求,利用各种景观元素完成各种空间的转换和延伸(使其与南北两个地块的景观相呼应),过渡自然,做到天际线明晰,林冠线自然,林缘线极其丰富,做到疏密有致。

(7)竖向设计:因地制宜,结合道路、建筑、堤岸、挡土墙、景墙、假山等其它景观元素,做到起伏自然、过渡转换适宜,共同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设有草坡地、断崖、幽谷等多种形态;整体地势由西到东逐渐变高(见图4)。土方尽量利用了基础开挖处理的土方,尽量考虑挖、填土方平衡,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8)植物配置:充分考虑到地方和地域特点,做到植物的配置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了功能性原则、观赏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人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丰富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配置上考虑到结合其他元素,将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花卉、草坪及水生植物按其特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景观,以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目的。

(9)小品及道路:小品的设计体量及材质结合场地的需求和设计主题来进行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突显地域文化特色,道路的设计结合地形,做到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10)灌溉及排水:采用人工浇灌进行日常养护和采用地面排水的方式。充分节约投资。

(11)泛光照明:设置有适量的泛光照明,在满足日常照明和安全需求的情况下,以增加夜景,但忌造成光污染。

参考文献

1 陈跃中,袁松亭.新北京的时代地标[J].中国园林,2004(9)

上一篇: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粒子群算法 下一篇:新疆软件园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