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等二则

时间:2022-06-20 02:59:37

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等二则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开展中队工作时,应着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将少先队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予以创新。

关键词:做好;少先队工作;激发热情

一、善于学习,勤于实践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是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水平的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辅导员不断地从各种途径获取有效地信息、先进的经验。在学习他人经验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创新。如:在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精神时,通过体验教育,提高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汲取借鉴,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开展学《纲要 》,找差距,争做合格小公民的系列活动,各中队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八学纲要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二、制造条件,激发热情

创新勇气是创新行为的精神动力,它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培养少先队员的勇气,特别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队员身边的一些小事往往蕴含着培养志向和才干的教育因素,辅导员要善于从队员的一言一行中,从发生在少先队员身边的点滴小事里,捕捉创造因素,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队员们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勇气。例如队员们喜爱动画片、木偶剧,中队开展“我来演”的活动,把课本上大家所熟悉的课文用木偶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并通过文娱汇演的形式向全校师生演出。他们真正体验到:创造确实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捕捉好奇,培养创新

当少先队员们从家庭走向学校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所面对的人和事也更加复杂而多变。这一变化对于好奇心强的队员来说无疑是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的好机会。辅导员要抓住他们好奇好问的特点,因势利导,适当置疑,给孩子营造能够发挥其自由想象的宽松环境。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是启迪队员想象力,激发其好奇心,开启其智慧之门,增强他们探索情趣的最佳教具。另外,还可有意识地组织队员开展游戏活动,如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舞蹈等。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辅导员对孩子的好奇好问千。不能有厌烦情绪,因孩子多问而训斥孩子,甚至凡事自己说了算,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们的依赖性,甚至扼杀孩子们创新的热情。辅导员应当认真耐心地回答队员提出的问题,多征求队员的意见,鼓励队员凡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用商量的口吻和队员一起解决问题。

四、动手实践,体验创新

创新技能包括动手操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等。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技能可以从培养动手能力入手,让少先队员自己动手,能使其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能加深少先队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使少先队员的创新思维更加贴近现实,产生实际效果;能使少先队员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带来的快乐,鼓励他们做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辅导员要善于创设一些好的设想,不断拓宽学用结合的渠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广泛组织队员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这样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如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加强辅导,定期培训,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探索,积极开展小考察、小种养、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科技实践活动。总之,应注意发挥多种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每一活动在培养队员的创造素质上收到多种效果。新时代的少先队活动,开拓了新的活动领域,如雏鹰争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手拉手、话小康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小主人实践园地活动,十分钟队会……队员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周围事物,在获取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少年儿童正处于启蒙阶段,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和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寻找创新活动的火花。少先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让我们多给少先队员以宽容、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走向生活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在生活中创新,在活动中创新,准备着,创造更新更美的世界!

用尊重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徐江

摘要: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缺乏尊重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用尊重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尊重;沟通;桥梁

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而作为学生,作为孩子,同样更需要尊重。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缺乏尊重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以广博的爱和宽容、平等的心态为基点,全方位、多角度的尊重学生,用尊重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一、广博的爱心是尊重学生的前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当学习中失去信心时,当思想上遇到障碍时,教师应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的同时,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宽容之心是尊重学生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存在多样性。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宽容、豁达,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和前进的动力;宽容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宽容那些与你“顶牛”的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换位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间、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使社会更加和谐。

三、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是尊重学生的根本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地了解。生活中我们应不同程度地“跟进”,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除了对学生的褒奖之外,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适时适度地批评。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师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能力所及,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唤起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促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走高效之路 下一篇:让爱伴随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