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颤音

时间:2022-06-20 12:54:35

关于自然颤音

摘要:本文以“自然颤音”为主要探讨对象,简单阐述了“自然颤音”的由来以及发展。并且以“弦乐”和“管乐”两大类乐器特别是萨克斯管为例,讲述了“自然颤音”的类型以及具体演奏方法和练习方法。最后对当今“自然颤音”正确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发表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自然颤音;音高颤音;强度颤音;颚颤;腹颤

“在音乐领域里,没有比自然颤音这个话题更能引起人们的争论了。尽管歌手们打从唱歌之初大概就很自然地运用了“自然颤音”,但在器乐的演奏领域里,“自然颤音”得到人们的认可确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比起管乐器演奏者来讲,弦乐器已经将自然颤音发展到了标准化的较高层次,而管乐器演奏者从20世纪初才开始有意识的学习研究自然颤音。”引用一段美国著名萨克斯管演奏家、教育家――拉里・蒂尔先生所著的《萨克斯管演奏艺术》一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始。

在《寻求音乐之美》一书中,西肖尔(Seashore•Carle)博士为自然颤音下了一个良好的定义。他说:“良好的自然颤音是一种音高的波动,它通常伴随着音量和音色的同步波动。各种因素以一定的幅度和速度波动变化着,从而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流畅柔和、丰满圆润,更加悦耳。”

一、弦乐器演奏中的自然颤音

自然颤音最早出现于声乐演唱中,具体时间已无从考究。但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正式器乐演奏中的时间却比乐器能够演奏人工颤音还要晚,当时的音乐学家们都把它称之为“修饰音”。

在弦乐器的演奏中,早在16世纪的时候诗琴音乐家就对颤音的使用有过记载。直到20世纪它才被演奏家与大众所接受,并且开始被广泛的运用。

弦乐器的颤音(今天弦乐演奏者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柔弦”。)演奏大致分为两大类:

1.手指在能够发出声音的弦上进行摆动产生颤音。

2.手指紧靠在一起,按住能够发出声音的弦,进行轻微地摇摆产生颤音。

这两种技巧的使用对音高进行不同水平的分类,产生音高颤音,或者也称之为强度颤音。通过轻微变化嘴唇的压力,或者手指在乐器孔上的颤动,管乐器的演奏也可以产生同样效果的颤音。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Francesce Geminiani(1687-1762)在他的著作《小提琴的演奏艺术》(The Art of playing on the Violin, op.9)中用“close shake(近距离的颤动)”来描述颤音。

要完成“close shake”,演奏者必须用力地按住乐器的弦,然后慢慢地移动手腕,有规律的前后移动。当声音延长时,可以在靠近琴马处,通过弓子用力拉动乐器逐渐提高。如果演奏者想要表达雄伟、庄严等乐句的时候,可以通过结束音来实现。这种演奏可以让音变得更短、更慢或者更柔和,演奏者可以表达悲伤或者害怕等情绪。如果在短音上运用这种演奏方法,那么这个音听起来就会更加悦耳。所以作者建议演奏者在演奏中尽可能的多使用这一技巧 。

19世纪时,颤音被描述为“表达的修饰音”。著名的作曲家路易斯•史博尔 (Louis Spohr ,1784-1859)在他的著作《小提琴的训练》(维也纳 1832) 中把它称之为“振动颤音(vibrato tremolo)”。他希望避免使用这种夸张形式的“颤音”。他指出:“来自正确音调的变化应该能够轻微地被耳朵感知到。”“避免经常这样使用,尤其是在不合适的乐句当中”。他给出的例子中表明他在长音符和具有表达能力特点的音符中都限制使用“振动颤音”。(他认为“震动颤音”更适合于在没有激情特点的乐句中使用。)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弗朗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是第一位在演奏中连续地使用颤音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导师卡尔•弗雷斯(Carl Flesch 1873-1944))强调了在演奏中使用颤音能够带来巨大的表达力,但他建议还是不要过于频繁的使用,应该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它为妙。

直到20世纪初,众多的管弦乐器演奏者才开始陆续地使用颤音。随着爵士乐的产生与流行,颤音的使用才得以迅速地展开、传播。时至今日,颤音仍然不能在所有的乐器上使用,当然也未被所有的演奏者所接受。

二、管乐器演奏中的自然颤音――以萨克斯管为例

萨克斯管演奏中的自然颤音主要分为两大类:音高颤音――通过有规律的改变音高的变化而产生的声音波动;强度颤音――通过有规律的强弱变化而产生的声音的波动。

1.音高颤音

这种颤音最早是在小提琴上使用的。对于萨克斯来说,这种颤音是由升高和降低音高两部分组成,也就是通过下颚的轻微松紧变化(就像是在发“ya-ya-ya”的音)对哨片产生或多或少的压力(在气流不变也就是动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哨片的振动范围(振幅)的大小,那么哨片的振动频率就会发生变化,哨片的振动频率是形成音高的最直接因素)而产生的。

萨克斯演奏者通常把这种颤音称之为“颚颤”,这种颤音方式也是当今演奏者们运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

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窄颤音:耳朵几乎不能感知到,是声音内在的一部分,不明显,动听,只是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2)宽颤音:比窄颤音更清晰、优美,比较适合紧张的、有力的、充满激情的强力度演奏的乐句。

2.强度颤音

有些歌手称这一类型的颤音为“真实的颤音”。它比其他的颤音都要窄,无需改变音高。它是通过改变气流的大小(气息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颤音大致分为两种:

(1)由小舌和喉部的肌肉收缩动作(类似于发“hiu-hiu-hiu-hiu”的音)使气流产生变化而形成的颤音,这种颤音通常被称之为“喉颤”。

(2)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动作使横膈膜在胸、腹腔之间上下运动(类似于发“hu-hu-hu-hu”的音)从而改变气流的强弱而形成的颤音。这种颤音被称之为“腹颤”或“横膈膜式颤音”。

三、正确自然颤音概念的形成

正确自然颤音的概念形成,对每一位演奏者来讲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脑海中提前建立形成一个正确的、好的概念,才能在学习和演奏当中有所选择地去表现和运用颤音。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自然颤音的运用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很多学生的整体程度并不高,但他却能演奏出很好的、非常美妙的近于完美的自然颤音,而且这种学生却往往根本没有正式的练习过自然颤音。相反,很多技术高超,演奏年限很长的学生即使按照正确的方法,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过颤音练习,但他们演奏出来的颤音却总是让人很不满意。因此,我发现正确颤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多来源于无意识,或者说与一个人的“审美”密切相关,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取决于一个人的“乐感”。

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探讨。

1.无意识的模仿

如果一个人的耳朵对声音的细微变化(包括音准、音色、强度等声音的基本组成因素)非常敏感,那么这个人从学习的最初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演奏者的条件。我见过这样的学生,10岁的小女孩在学习萨克斯管的最初,以前根本就没有听过这种乐器的声音,她唯一听过的就是上课期间老师所做的示范演奏。她连最基本的口型,音阶都没有掌握的前提下,却能演奏出很好的音色和颤音。从这个现象来分析充分证明了“模仿”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模仿的现象一直以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家庭成员当中,往往儿子和父亲的说话声音、音色、语气一模一样,女儿和母亲也是如此。如果说声音、音色这两个概念很有可能来源于遗传基因,那么语气绝对是后天无意识的模仿,语气就像是音乐演奏中的颤音。

2.有意识的模仿

这种学习阶段必须建立在是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并且有老师正确指导的前提下。多听大师级的CD、现场音乐会等,甚至拿录音片段和老师进行分析与讨论,这种方法也能很好地促使一个演奏者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颤音概念。

四、正确的练习方法―― 以萨克斯管为例

1.音高颤音――颚颤

第一步:在保持正确口型不变的前提下,下颚垂直自然的上下移动,就像是在发“ya-ya--ya-ya”的音。

第二步:把节拍器打到每分钟60拍的速度,分别按照每一拍动两次、三次、四次、五次的方法来演奏一个长音(用中低音区任意一个音来练习比较容易掌握)。练习的过程注意下颚的动作不应过大,从外观上基本上看不出来下颚的动作为好,动作过大会使颤音的起伏太大,容易演奏出很差质量的颤音。

第三步:按照节拍器每分钟60拍的速度,依次按照每一拍波动三、四、五次的方法交替变换演奏每一拍。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拍的颤动次数均匀的填满整个拍子,在注意速率的同时不要忘记颤音的起伏大小。

在掌握了上述练习后,下颚周围相关的肌肉组织会变得非常灵活听话,然后就会在演奏者个人对“自然颤音正确概念理解程度”的指导下,演奏出自己想要的颤音了。

2.强度颤音――腹颤

腹颤的掌握相对颚颤来讲比较困难,因为使其产生的腹部这组肌肉群比下颚更难控制。其产生原理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就像是在发“hu-hu-hu-hu”的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做到了对这组肌肉群的控制,例如“笑”这个动作,运用的正好是这组肌肉群。

其掌握方法可以按照上述颚颤的三步来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想“笑”的感觉,相信每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都能比较轻松地掌握这一方法。

这种颤音方法在实际的演奏中很少用到。原因是,无论在速率方面还是在振幅方面,要达到准确灵敏的控制都比较困难。然而,很多长笛、双簧管和铜管乐器的演奏者却非常青睐这一方法。因此,在他们的演奏中要比萨克斯管的演奏中运用的更加广泛。

五、本人对自然颤音的理解――“颤音不是个好东西”

1970年以来随着现代音乐的普及,颤音的使用突然开始大量的减少,无论是在爵士乐还是在古典音乐中。而且,窄的、连续的颤音和宽的、不连续的颤音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中都是由作曲家本人根据作品情绪的需要来标记颤音的使用情况的,这种做法就很具体化的、严格的给演奏者指明了哪些地方必须用颤音,那些地方必须不能用颤音。而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用不用、哪里用颤音完全取决与演奏者个人。

除上述情况以外,颤音的使用与否以及使用时的各种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取决于时代的审美观和作曲家以及演奏者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个人口味。时展到今天,人们耳朵的接受能力也远远大于以前,所以无论对于演奏者还是欣赏者来讲已经很少去争论这方面的对与错、好与坏。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喜欢与不喜欢”。

一个单纯的、没有任何的修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最美的“音”。因为有了颤音的修饰作用很容易让人忽视这个音本身的“质量”。比如说:

(1)颤音可以很好的掩饰“音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声乐演唱者,他们运用的颤音的幅度都很大,有时候甚至能达到一个“半音”的幅度。

(2)对于器乐演奏者来讲,如果一个人的音色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的话,当他掌握了非常好的颤音演奏技巧,那么就会为他的演奏增添很多的光彩度。

就萨克斯管的演奏而言,想要演奏出某一个音最好的音质就必须要让以下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做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值。

1)嘴型的紧张程度;

2)气息量的多少;

3)气息压强的大小。

即使是同一个“音”在不同强度的时候,上述的这三个要素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严格意义上来讲,一位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能把他演奏的每一个音都做到这三个要素的最完美的一个结合值的话,那么他演奏的声音将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建议大家特别是在学习乐器的初期阶段,不要过早的去研究和练习颤音,否则很容易让你忽视最“纯粹音”也可以说是“声音本质”“音色本身”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隆戴(Jean-Marie LONDEIX):“你好,萨克斯先生 HELLO! Mr.SAX”,法国,巴黎,ALPHONSELEDUC出版社,1989.

[2]拉里•蒂尔(Larry Teal),董克、崔如峰译:“萨克斯管演奏艺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李志远: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硕士。

上一篇:刘天华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 下一篇:谈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及二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