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时间:2022-06-19 10:27:04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摘 要: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该阶段是培养他们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智力的重要时期。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不教”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数学素养 培养方法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该阶段是培养他们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智力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不教”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1.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自学过程中,如果只给学生布置自学的内容,而没有相应的方法,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在自学时,常常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书就算完成任务了。我认为在刚开始时我们应该利用课上时间与学生一起自学,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学。

在自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读教材。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圈点知识,应该标记什么知识点;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反复强化进而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我们应给予学生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把课堂上的自学转变到课前的自学,进而为学习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提供更充足的新知探究时间。例如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1)如何用割补法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和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吗?理由是什么?(3)大家还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有很大帮助。

2.让学生试着看懂例题。

让学生试着自己看例题,自己思考例题讲的内容,或通过自己看知道了什么,在看不明白的地方先上记号或是做好笔记,以备课堂交流或提问。并且要试着“做一做”。有问题的地方要做好笔记,这样做起码让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尽可能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表象感知,经课堂学习再达到理性理解和掌握。

3.寻找生活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例如在预习“循环小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自学效果。兴趣是学生自学的原动力,数学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从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数学知识,再把这些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尽量展示小学数学中丰富的美育因素,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手段。教师及时有效地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效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有效地探究新知,才能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实效

1.积极创造合作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地方教师如果能有效加以引导,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找和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例如,在教学“步测、目测”时,我们可以创造实践机会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统一步伐的大小,又要数准步数,如果测量结果不理想,则可以让三人一组,两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讲“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教材的正面,但相关的分析和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方便,我们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2.养成合作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求,我们要有效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学生情况,我们可以安排前后桌组成一个“四人小组”,人数不够的,可建立几个“二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主义精神,组内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合作氛围,达到合作的至高境界——共同提高。

3.强化合作效果

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有效积极指导,让合作有价值,出成效。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体验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时时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主持人和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我们要经常性地回收体验表,对合作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正,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激励他们逐步提高和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相信我们的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积极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过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自学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只是随便翻翻书,而是学会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依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高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研究 下一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