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立体”电商炼成术

时间:2022-06-19 06:53:55

在奥康眼中,电商的本质并不是将产品转移到网上销售,而是探索一种虚实相容的商业模式

今年的双十一被马云搞得像一场联欢晚会,阿里的直播厅里许多传统企业老总被邀来“观战”,这其中包括浙江奥康国际的董事长、创始人王振滔,这位从1988年就开始办鞋厂的温州商人,私底下与马云是好朋友。

他们相识于九年前的某次颁奖活动,其后在中欧工商学院成为同学。一次,王振滔组织高管参加“奥康思考周”的活动,马云被邀请为讲师,那时,淘宝的影响力远不如现在,但马云向王振滔预言:五年后,淘宝会成为网购的主力。他们相识的这九年中,相互见证了彼此的成长:马云的淘宝天猫从初创发展到现在几乎是电商平台 “一家独大”的局面,而王振滔的奥康鞋业则从一家温州制鞋企业成长为全国性品牌。

最重要的是,这二人经常在一起交流电商话题,这使得电商很早就在奥康的企业战略层面上受到重视。“传统企业做电商,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才是人才和技术问题,电商起步阶段,属于低价竞争时期,如果不是决策层在背后推动,传统企业做电商会举步维艰。”奥康国际的电商总经理向文滔告诉记者。

2010年,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成立后不久,马云在传统企业里寻找KA卖家,就在许多传统品牌犹豫不决之时,奥康果断地与天猫合作,奥康电商也随之赢来了辉煌的战绩:2010年年销售额200来万元;2011年,一下子蹿到7000万元;2012年做到2亿元;2013年的目标是4亿元。

这几年,网络销售成倍增长,在奥康的整体销售额中占比并不大,王振滔却非常看重这个渠道,他认为:“目前全国鞋服品牌数以万计,但在五年后的互联网时代,能存活下来的品牌最多只有几百个。2014年,奥康将加大对电商的‘倚重’。”

2013年的双十一,王振滔与马云交流最多的话题是虚实结合,在他看来,电商的本质并不是将产品转移到网上销售,而是探索一种虚实相容的商业模式,“未来零售发展的趋势不是线上线下的冲突,而是相互融合”。

一天九千万

2013年11月18日,尽管双十一已过去一周,大个头向文滔略显疲倦,这位把奥康电商团队由4人发展到200来人的电商总指挥,在2013年11月11日这一天,奥康的销售额一举冲到9000万元,位居天猫男鞋销售额第2。向文滔更愿意把双十一理解为一场战役,“奥康的电商团队打过几次硬仗,获得的磨练大于不足”。

为了打好这一仗,2013年初,双十一大促就被列入了奥康的电商年度计划,对品牌商而言,双十一最直接的刺激在于,当天的销售额会比平时猛增上百倍,如2012年双十一当天,奥康电商的销售额就是平时的180倍!

8月,奥康电商进入预热阶段,它先备足两亿元的货品,备货计划的参考来源于两个维度:一是2012年奥康在双十一当天的销量5500万元;二是当时天猫平台上各个鞋类的销售状况。在奥康,电商货品有自己的设计和生产专线,目前,80%的货品属网货专供,这给电商备货提供了便捷。向文滔介绍,网货的生产打破了传统的期货制,实行小批量生产,随时有需求,随时打样完成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得益于电商后台提供的精准数据。现在,奥康电商的销售先从试销开始,设计部先设计货品,而后小批量生产,在网上试销半月后,再从后台数据中进行分析,某些转化率较高的款型就会成为重点追加生产的货品。

双十一备货,重点就放在之前受欢迎的、转化率较高的鞋品上,例如一款型号为1115的男鞋在2013年双十一当天就卖出近两万双,这款鞋之前已是网上“爆款”,在早期的试销阶段因为外形时尚、舒适性好、转化率高而被不断地追加生产,向文滔透露,1115男鞋曾先后四次吸收网友的建设性意见后进行修改,而最终成为受欢迎的产品。

基于电商的特点而进行的小规模定制、预售方式,被向文滔认为是解决传统鞋服库存问题的方法,他反问:“库存永远不是通过销售来解决的,电商给未来的零售带来的是比较精确的市场需求数据。”

只要确定了哪种款型受欢迎,生产就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在奥康,鞋底、皮料、楦型为通用性研发,它们被堆放在库房里成为生产原材料,供电商部门随时调用,只要知道要生产什么样的鞋,原材料从生产线上到装进鞋盒仅用一天。

此外,双十一的网络推广也从七八月份开始进入状态。唤醒老客户是其中一部分,对于那些曾经购买过奥康产品的网友来说,在这段时间里会在收到奥康的各种优惠信息,以至于到了双十一当天的第一个小时里,有50%的老客户进行返购,这个客群许多是预先把自己喜爱的商品放在购物车里,只等双十一到来。而到了双十一全天结束时,老客户占到总人销售人群的20%。

网络推广的另一个主要部分是新客群的导入,这也是奥康电商花钱较多的一部分,天猫给予的免费流量加上付费流量,目的是在入口站住脚,让潜在的新客群从搜索中便可找到奥康,为了能留住新客群,奥康电商在产品展示上做了很多细节设计,从鞋子的设计原理到材质,再到设计理念,舒适度的描述等,加上网页上累积的消费者的评价等,都是促使新客群购买的因素。

为了缓解大规模访问带给旺旺的压力,奥康电商还包下一家网吧,找大学生兼职做客服,同时重启电话客服,一旦消费者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送到奥康的实体门店修理,目前,奥康在全国的门店有5315家,这家在中国开出第一家鞋子连锁店的企业,对于奥康的线上促销给予了线下支持。

双十一当天,被马云邀去阿里观战的王振滔看到奥康电商的战绩时感叹:“从品牌商的角度,双十一拉大品牌商的差距,大品牌商在这一天几百倍的销售额增长,在小品牌商那里看不到,未来,品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集中是一种趋势。”

打造立体渠道

现在的奥康电商,能通过一次全民疯狂的促销活动做出一天几千万元的销量,一年的销售额也在几亿元,并且逐年递增,然而,与它们超前的电商意识相比,实战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

2008年,奥康成为奥运会赞助商,这是一个标志着奥康从区域品牌转变为全国品牌的事件,也几乎在同时,奥康正在尝试自建B2C商城,但最终事与愿违,不见起色,这件事给向文滔最大的感受是:“对任何一家想做电商的传统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资金储备,没有运营经验,也没有团队,去搞B2C平台是一件特不靠谱的事。”

入驻天猫则是奥康电商崛起的契机。2009年,在马云的邀请下,奥康成为第一批入驻天猫的KA卖家,彼时的天猫处于流量红利期,这个被电商人视为窗口期的黄金时期,凡是与天猫签约的传统品牌,电商几乎没有做不起来的,这一规律在奥康也得到验证。2010年,初试电商的奥康网上销售额仅为200来万元,到了2011年一下飙升到7000万元,2012年到了2亿元,这种直线上升,向文滔认为这是一件“一拍即合”的事:奥康的品牌背书与天猫的扶持是合作的基础。

“我们对于电商的思考,觉得它不仅是一种渠道,也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模式。”向文滔说道。在奥康,电商与实体渠道并存,一起让奥康的营销渠道变得立体,它们在早期的冲突也很快被网货专供解决。目前,奥康电商从研发到生产,从营销到仓储都完全区隔于实体。向文滔认为,线上线下冲突其实是个伪命题,在电商发展的早期,冲突的根源在于价格,按照现状来看,线上还是会比线下便宜,因为线上的运作成本相对低于线下,而在奥康电商日后的实践中,它们更加发现,线上和线下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

向文滔说:“与线下客群相比,网上代表了一个新客群,一般为80、90后,平时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他们属于新的消费力量,这个群体不见得购买力有多强,而是他们认为网购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这比较符合奥康的品牌定位,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就是20到30岁,正在为未来为梦想打拼的一群年轻人。客群的迥异,线上线下并不冲突。”

奥康的立体渠道战略,使得电商更像是一种媒介,为消费者接触品牌多了一个通道。向文滔分析:“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怎么与客户交流,原来是在线下打广告,或者是通过LOGO理解品牌的内涵,成交阶段,走进商场或者专卖店,通过面对面的服务获得;电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讲,可以借助一切新媒体来传达品牌信息,成交阶段,网店、移动电商的方式都可以让消费者买到产品,还可以通过企业的微博微信等完成。”

向文滔说:“电商的出现,让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存在更多的互动,甚至消费者会主动去关心自己喜欢的品牌,新的品牌关系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必须要做出调整。互联网促成了消费者的权利意识的觉醒,这是一种个体意识,不可能用一种传统的营销手段去沟通,未来的品牌传播一定是立体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虚实融合是前景,未来的电商不再是一个专有名词,会被弱化到企业中。”

上一篇:充分发挥教与学积极性创造活力高效课堂 下一篇:情迷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