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

时间:2022-06-19 03:34:42

浅析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对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与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补充完善。

【关键词】系统论 社会学习理论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01-02

系统论现已被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学习理论是当今西方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道德教育研究等领域的主要学派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界和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系统论是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一般科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以学习的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两者的学科层次和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是,我们通过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的一些观点确实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笔者在简要介绍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一些相关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力求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对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进行完善,以期与学界共同探讨。

一 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简介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是由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子系统有机结合而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构成系统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和谐有序,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用系统论的方法来描述。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创立的以人类的学习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的产物。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由该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对学习的认识这两大部分组成的。该理论的基本前提即相互决定论,它论证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形成的基础和背景;对学习的认识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中心,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二 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对比分析

虽然系统论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横断科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但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之间的一些观点确实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且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社会学习理论的视野。

1.系统及其环境与行为、个体和环境

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环境是与系统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从广义上讲,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即为该系统的环境。每一个具体的系统都是从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的网络中相对划分出来的,因此每个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要素或子系统与环境的直接联系以及整个系统与其环境的各种联系。这种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对于形成系统特有的规定性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我们将这种联系称为系统的外部规定性。系统的完整规定性是由其内部规定性和外部规定性共同构成的。

班杜拉反对行为主义者从对动物的研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做法,而强调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来研究学习的现象和规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行为、个体(主要是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班杜拉认为,行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三者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果关系随角度而变,不存在绝对的孰先孰后的问题。尽管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某一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但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三者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作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说明班杜拉也注重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方法来研究学习。但笔者认为,班杜拉所指的行为与个体都属于学习者,行为是指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个体是指学习者的内隐行为和属性。根据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理应把学习者当作一个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由行为构成的系统及由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构成的系统看作学习者这一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并且我们可以将学习者这一系统称为学习系统,而将由行为构成的系统称为行为系统,将由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构成的系统称为认知系统。那么,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习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则是该学习系统的环境。

2.开放性原理与交互决定论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开放的,只有系统及其子系统(甚至某些要素)与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甚至某些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能保证系统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班杜拉在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的基础上,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交互决定论,并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在这种交互决定论的模式里,行为、个体和环境都是作为“不存在绝对的孰先孰后的问题”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而双向地起作用的,只是这三个相互交错的决定因素会因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活动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起到不同作用。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充分体现了开放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然而,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行为、个体和环境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这就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与认知和其他个人因素人为地割裂并将两者置于与环境同样的地位。如果将学习者看作一个系统而将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看作该系统的两个子系统,那么,学习系统与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之间的交流即系统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流,行为系统与认知系统之间的交流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交流;学习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流,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流。那么,班杜拉交互决定论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3.有序性原理与社会学习

系统论认为,系统都是有序的,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

社会学习是学习者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学习的过程。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直接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做出正确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而完成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班杜拉认为:“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而发生。”

根据系统有序性原理,学习系统必然也是有序的系统。就学习系统及其两个子系统而言,学习系统与其两个子系统之间以纵向联系为主,两个子系统之间以横向联系为主,而学习系统是由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通过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通过分析学习系统的有序性,我们不难理解,其实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的实质都是学习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直接学习更侧重于行为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观察学习更侧重于认知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无论是侧重于行为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还是侧重于认知系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是整个学习系统参与的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即无论是直接学习还是观察学习,都是学习者行为和认知共同参与的活动。

三 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的启示

对系统论与社会学习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更为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利于我们在进行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时始终注重学习者这一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运用学习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以及学习系统的有序性来促使学习系统的行为系统和认知系统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习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施良方.学习论(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伟、谢铁丽.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系统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4]林碧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榜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2(2)

上一篇:论陈其钢音乐新作品《乱弹》中的音乐创作 下一篇:关于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