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19 03:12:21

动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本文探索了合作教学的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组织形式,阐述了动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动物学教学 合作教学模式 组织形式

合作教学是一种充满乐观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的教学体系,它坚信学生的天赋才能和心理潜力是无限的,它以开发学生的巨大的潜在资源为研究对象,它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的科研方向。[1]

一、动物学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合作教学模式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本校生物科学专业04级、05级、06级、07级学生进行合作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认为以下几种合作教学的组织形式很有实效。

1.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一定的问题,师生围绕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内容。[2]另一种方式是教师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围绕教学内容自发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思考与讨论进行解答,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答方式中的最佳途径,并进行开放式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途径的多样化。[3]

2.以小组合作和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通过自由组合,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日常教学活动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加强课前学习指导,例如借助《动物学课程导学纲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资料查阅,小组交流。课堂上各组利用所准备的内容进行发言并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借助动物图片、模型、影视等精讲重难点。

3.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动物学的很多内容探究性较强,可在课外按以下步骤实施:(1)选择课题,制定方案,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科内容,独立提出课题,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2)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3)展开专题研究。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开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调整研究方案。(4)课题小结。要求学生写出小论文及时进行交流,使之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提高。

二、动物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习的愿望。在合作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起好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中介作用,提供学生质疑、证明、反驳的机会;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触及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作业的设计尽量需要动脑筋或动手操作,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几分钟的老师,讲解某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分析讨论,要适时加以引导,提供相关课外书目,让学生通过阅读完善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

2.突出思想性、方法性教育。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在广泛的认识背景中进行,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多个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介绍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献身科学的成长历程,关于动物生长、繁殖和发育问题的历史、现状,等等。教师要用系统的观念来讲解动物的生理、发育、遗传、进化、生态、行为等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并在教学中渗透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让学生实际应用对比研究、系统树排列方法、测量统计等来进行学习。

3.体现知识的时代性与前沿性。动物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而且使一些新的科技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过去被认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在今天来说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一些以前没有的内容却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讲述经典内容外,对动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动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成果等,教师可结合相关章节进行介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了解动物学的前沿知识,为合作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升教师素质。合作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生物学知识,深厚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因此,教师要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从专业上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以及他们各种认识能力发展的需求;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使学生能够在教育价值相同但主观评价不同的学习中进行自由选择,引导、启动、激励学生进行独创性和建设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作教学模式只是无数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并且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各有特色,我仅仅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动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3]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上一篇:武术社团文化与民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下一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