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顺学而导

时间:2022-06-19 01:39:42

转变观念 顺学而导

教学的出发点究竟在哪里?毫无疑问,教学应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具备了一定学习力的“学习者”,科学领悟“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在课前或课中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预学,学生通过尝试和积累,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困惑,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起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行为,采取因学设导、以导促学等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顺学而导,需要开展有效预学

教师通过解读教材,编制“预学指南”,让学生预学,并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力”进行尝试和积累,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困惑,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起点。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合理设计“预学指南”,提炼预学任务

“预学指南”的设计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解读教材,研究“规定的教学”;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解读教材,研究“可能的教学”。综合考虑两个方面,勾勒出个人预学内容,形成“预学指南”。“预学指南”内容可以是让学生通过某种情境引发问题与思考,也可以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还可以是实践性的活动,如收集准备学习研究的材料等。下面以一位教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设计了如下“预学指南”内容:

1.我自学了课本第84~85页,我认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_。

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可以这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除了课本上提示的方法,我发现这样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在设计上述“预学指南”时,主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预学:一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二是你能否利用已学知识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着眼于让学生进行画一画、拼一拼、写一写等课前操作)三是你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着眼于推导方法多样化)这样的预学设计,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节约了学生课内探究时间,而且在后期的学生交流过程中,能使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得到充分展现,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二)预学任务梯度设计,实现分层学习

在“预学指南”编制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差异性的预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学习目标、重难点等方面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系列学习任务。

在设计“预学指南”时,我们需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在“三角形的面积预学指南”中,通过第二题“你能否利用已学知识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着眼于让全体学生进行画一画、拼一拼、写一写等课前操作,而第三题作为“”题,着眼于让中等及以上学生进行推导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三)预学方法适时指导,开展预学诊断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学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设计了“预学指南”,还要对个人预学进行必要的预学方法指导,从而使学生现有的“学习力”发挥最大化。

预学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始环节,也可以适时穿插于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学先练,发现问题,形成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解决部分学习问题,找到学习的起点。学生完成了“预学指南”,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预学指南”进行分析诊断,并据此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科学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活动中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诊断方式可以是教师通览“预学指南”,对全班学生的学情了然于心,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预学情况,让学生相互间了解不同的观点,还可以是组内学生相互交换“预学指南”,以此来了解各自的想法。

二、顺学而导,需要转变教师行为

“顺学而导”的教学,需要在教师科学、适度的引导下使课堂的学习活动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学习效益才会真正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年段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学设导、以导促学、学导结合,让学生轻松学习、高效学习。

(一)因学设导,内化提升

教师“导”的存在和必要,是因为有学生学的存在和必要。教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基点,针对学生不明白的或学习难点进行引导。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预学指南”完成预学作业,然后从图示、选择的材料、操作的方法、新旧图形的联系、结论等角度进行交流汇报,得出:

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拿出两个任意的三角形拼一拼(让学生说出两个三角形要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二是通过黑板图示对比,问学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说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它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即等底等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一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一半)。

(二)以导促学,有机结合

教师的“导”不是设在学生学的任何时段、任何节点上,有效的、真正的“导”,是在学生思维受阻、对话交流几乎停滞时,给学生的点拨。它能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新的境界,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查看“预学指南”,发现许多学生得出了其他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生: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师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其实剪一剪与拼一拼的方法思考方向相反,但后续的“联系”“推导”完全相同)

生:将三角形折叠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折成长方形的面积的2倍;……(师马上引导学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生:将三角形沿两条边的中点连线剪开(或其他),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师马上请学生示范演示一下,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这其实是割补法,转化成面积相同的已知图形来计算)

(三)导在关键,导要精简

教师的导学行为主要是贯穿在预学、互学、共学的几个环节之中,与前几个环节融为一体。在预学、互学、共学中,教师的导学主要体现点拨、引领等作用。主要突出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体解决;二是对课堂内容进行 “拓展提升”。有了学生的“先学”,加之教师的引领,学生将知识点“织网”,夯实了基础,教师可以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导学时间要精简,要缩短课内讲授时间,精选、精简讲授内容,提高讲授效率。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有效精简导学时间的方法是:注重双基讲重点;注重难点讲关键;新旧知识讲联系;易混内容讲对比;培养能力讲思路。

为了使课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后期我们将着重关注五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预学指南”,现在很多指南是提前的作业,是另一种负担,期待的指南是走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从孩子的视角分解学习任务;二是研究负担,学生的学习负担到底怎样,了解学习负担的构成,包括产生负担的要素与总量分析,提高学习效率;三是研究资源,很多资源需要课前去准备,课件、教具等资源必须承载教师对学习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四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五是研究模式,基于学科、年级、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卡位,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选择,把握模式的结构要素,是实践的延展和思维的流动,而不仅仅是形式的变换。

“基于学情,顺学而导”课改实验工作刚刚起步,我们将不断跟进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深入推进课堂转型改革,一直坚定地走在课改的路上,不断远行……

(浙江省德清县实验学校 313200)

上一篇:直观模型,带给学生的是什么? 下一篇:影响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