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06-19 12:39:00

农业电子商务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辽宁省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农业网站为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用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网上交易撮合、网下产品直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构建农业供求信息交流平台

“十五”以来,辽宁省全面启动了网上农业建设。先后开发建立辽宁金农网等省级农业网站。依托农业网络平台,供求意向,促成产销对接,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目前,辽宁金农网已成为省内农产品供求交易信息的集散地,拥有农民大户、协会、合作社和企业等网站注册会员达2万余个,网站每天各类农产品市场信息1000余条。网站连年举办多届网上农业招商推介会、网上农产品博览会,为宣传特色产业、推介优势产品提供了有效平台。2010年,以辽宁金农网为枢纽,辽宁省启动了“大金农”涉农网站群建设,通过扶持建站、自助建站等形式,累计吸纳市、县、乡、村、合作社、企业、大户等多个层级的子网站1.1万个,为进一步推进网上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强大的载体和媒介。

二、完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结合农业部“农业信息预警”项目、本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辽宁省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培训、配发设备、制定制度、建立档案等一系列工作,在全省各地建立起8000余个农村信息站,发展起以村组干部、大户、经纪人、协会和合作社为主体的近1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通过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开展“信息富民”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向基层群众发放政府补贴电脑6000余台,有效推动了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普及应用。农村信息站和信息员充分发挥与农民联系紧密、在群众中具有较高权威和信任度的特有优势,利用互联网站、短信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本地农产品供应信息,引导带动本地及周边农产品销售,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在构筑平台、完善体系的基础上,辽宁省利用辽宁金农网、大连特色农产品展示平台以及中优商务网等各类商务网站,建立了1000余个农产品网上店铺,同时逐步建立网下门店体系。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自建的方式,分别在沈阳、大连等地建立了72个核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专营店以及100余个销售分支机构。通过网上和网下两种渠道进行产品直销,为省内150多家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网店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为应用者提供宣传、推介、信息配对、网上拍卖、远期交易、专家技术指导等服务;实体门店则作为农产品直销和配送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城的桥梁和窗口。在“十二五”期间,辽宁省还将进一步推广“网店+门店”的方式,并针对农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以鲜活农产品、农业加工品、原生态农产品三类产品为主线的农产品进城模式。

四、拓展完善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建设进程,辽宁省将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一是合作社(农资店、种植大户)+网上商城模式。整合集中合作社(农资店、种植大户)的需求,以商城名义选择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与企业签订产品销售协议,帮助企业直接销售产品。合作社(农资店、种植大户)作为电子商务体系中农村终端的触角。一方面,作为农业生产资料下行中转站,完成物流配送及短期仓储;另一方面,可以汇集各地的供求、价格、生产等信息资源,为网上商城提供有利的信息参考。二是信息站+网上商城模式。通过商城协调大型厂商(例如家电),取得农村家电类产品的销售()权,同时通过信息站组织农村分散的需求,形成团购,促进农村消费品的进村入户。

上一篇:中马高端农产品贸易对接新思路 下一篇:合作经济破解“大农业”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