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畜争粮”说起

时间:2022-09-10 10:06:28

2011年岁末,两则有关粮食的消息引发了全社会关注:一则是中国粮油信息中心报告称,2011年全国玉米预期产量将达到1.845亿吨,比上年增产3.93%,创造新的产量纪录;另一则是由于山东、吉林等粮食主产区的玉米价格高涨,导致玉米小麦价格倒挂,一些地区竟然出现了用小麦取代玉米作为禽畜饲料的现象。有评论认为,这简直是“人畜争粮”。而饲料业者却有苦难言,“玉米价格高过小麦,这都是为了降低成本”。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在粮食丰收的前提之下,为何会出现玉米价格步步走高?为何玉米小麦的价格倒挂?

供求改变价格,价格反映供求。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源于供求状况发生了改变,2011年夏粮连续八年增产,而小麦库存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造成夏粮一开售,价格就跌。小麦从2010年起到现在价格一直在每公斤2.1元左右徘徊,目前每公斤全国平均价格在2.03元左右。

同时,在小麦丰收的整个夏季,青黄不接使得国内玉米粮源有限,价格持续呈现上涨态势。2009年初玉米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6元左右,年底达到1.8元。2010年玉米价格继续走高,到2010年底上涨到每公斤2.1元以上。2011年同样延续了这个上涨的态势,在去年5月最高点曾经达到每公斤3.88元,现在有所回落,玉米全国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17元。比小麦的价格要高出0.1元以上。

但玉米价格能一直呈现上涨态势,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玉米深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打破了原有的供求平衡。所谓深加工主要是指原本用作禽畜饲料的玉米来做乙醇汽油,汽车也与人争“粮”了。前些年,由于玉米陈化粮库存非常大,出于消除库存的考虑,政府对玉米的深加工采取了鼓励政策,这导致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扩大不少,对玉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中国每年有1.05亿吨玉米用作动物饲料,另外约有6000-7000万吨玉米被加工成淀粉和乙醇等产品。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又是主要动物饲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猪肉和其他肉类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而粮价的上涨推升了肉类的价格,肉价上涨又导致养殖规模的扩大,对玉米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养殖业和深加工行业的双重需求作用之下,国内玉米供应出现缺口,从而推动了其价格的不断攀升,小麦取代玉米成为饲料。“人畜争粮”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玉米小麦价格倒挂以及“人畜争麦”或将严重影响未来农民种麦积极性,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小麦的种植面积或将缩减。长此以往,有可能动摇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就认为:“小麦玉米价格倒挂以及饲料替代问题,短期内并无大碍,且有助于缓解小麦库存过高压力。但此现象切不可持续,更不可复制。否则,我们花了几十年努力奠定的粮食安全基础,有可能被颠覆。”

有鉴于此,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彻底摸清小麦用于饲料生产的整体情况,评估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并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应对。

上一篇:魅力乡村 白鹳来仪张家村 下一篇:中马高端农产品贸易对接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