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时间:2022-06-19 11:14:55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长篇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1992年席卷京城,至今已销160万册,被评论界评为“9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部文学作品”之一,其火爆的情形,令人想起当年的《青春之歌》。一名内地青年写下这样的读后感:“看完了《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我也真正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苍白。当我在书本中如痴如醉地感受作者真实丰富的生活伊甸园时,一股强大的电流击遍我的全身,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疾呼:站起来吧!即使你一无所有,但还可以从零开始。上帝赐给我们同等的空间和智慧,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扶摇直上,而自己只能是一只井底之蛙?对于一个不能容忍灵魂平庸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场战争,不管是以胜利而告终,还是以失败结束,我们都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都会有一份精彩的人生。”

小说讲述了作者在美国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经历。主人公初到异国时,身上只有40美元,人生地疏,举目无亲,然而不到四年,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营着上千万美元的进出口贸易,在曼哈顿中央公园边上买下豪华公寓,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欧洲度假。作者毫不掩饰作为成功者的得意,这样写道:“我之所以比那些生长在美国的白人同龄女子幸运,不仅是因为我的一生总是在奋斗,总是在设法改变命运,而且是由于我在自记事起受到的一连串磨难中逐渐养成了一种倔强的性格。我在艰难中仍然憧憬着未来,渴望着机遇;艰难的生活历程压抑不住心中的激情,不断地努力凝聚着改变自己命运的爆发力。”

细读作品却可以发现,推动作者个人奋斗的,是一种超人的欲望、虚荣和生存的智商,美国的实用主义与中国的斗争哲学联手,使她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其中对祖国的“出卖”,更是她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女主人公在美国赚的第一桶金,是靠参与倒卖大陆的纺织品配额获得的。同样,为了在英语考试中得到高分,弥补电脑考试的坏成绩,她写了两篇作文,一篇叫《隆冬的轰响》,写北大荒兵团一对男女青年私通,受到批判后产生复仇情绪,用偷来的手榴弹将团部工作组的四名干部全部炸死,然而逃往苏联,在即将被捕时双双跳江;另一篇叫《破碎的晨曦》,写兵团一名容貌美丽的上海女知青牧牛时,为荒野中的雄牛母牛的情景所诱,与当地的女人搞起同性恋,最后精神失常。两篇作文都得了“A”,被美国教授评为“极为出色”,显然,这两篇作文迎合了美国教授的中国想象,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优越感和人道主义情怀。果然,这两篇作文为她引来了美国白马王子,这位憧憬东方文化的美国中产阶级绅士看到这些文章后,骑士精神大发,竟至于舍弃原来的美国情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她。这样的天赐良机,勇于奋斗的女主人公当然不会放弃,难于上青天的“身份”问题一举得到解决,“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由此诞生。

小说最后写到纽约的富豪在欧洲宫廷气派的“绿色酒苑”为女主人公举办大型圣诞晚宴,庆贺她喜得贵子,回归商场。此时作者使出浑身解数,如数家珍地描写了宴会场面的富丽奢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晚宴开始之前,曾是美国《新闻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伯玛公司总裁阿道尔先生登台司会,向来宾隆重介绍了这位作为本次圣诞舞会特邀女主人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们的女主人公这样答谢――

感谢你们为我举办了这样盛大的晚会,谢谢这双小金鞋――他象征着一个生命的诞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而生命的价值在于成功。那种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成功――你们看到我如何第一次推开你们的门,签下第一笔合同时的喜悦至今还记忆犹新。还是让洛克菲勒的导师卡耐基的那句话作为对我们的提醒吧: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他认为自信心与科学的结合,是事业成功、人生快乐的基础。China――不要忘记我在中国度过了35年――还有你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构成了我这85%!五年来我和你们一起,在曼哈顿这个战场上,我和你们一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的,我要自豪地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啊!

至此,作者正式完成了“美国化”的加冕仪式。明眼人不难体悟,这句“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包含着美国中心主义的傲慢,对此作者毫无意识,欣然接受之余,扯出了诗人闻一多,将闻一多80年前那首著名的爱国诗《一句话》抄到小说里,并将最后一句“咱们的中国!”作为小说的结尾。真是“哪壶不开偏提哪壶”,假如闻一多在天之灵有知,没准会拍案而起。

上一篇:解读CPI:统计数据VS居民感受 下一篇:美国,能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