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村家家酿红酒

时间:2022-06-19 12:41:43

诸葛村家家酿红酒

六次走访诸葛村,自以为对它已经很熟悉了。不料在即将离开的前一天,突然发现诸葛村有“家家酿红酒”这一传统。看来要对古村落有真正的了解,我还得继续深入下去。

诸葛村是全国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地处浙江省兰溪市境内,以全村保留着200多座元明清古建筑及诸葛民俗文化而知名全国;其中的人公堂和丞相祠堂,气势磅礴、构筑精致且文化内涵丰富;村落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此,小小的诸葛村,每年要接待20万左右的游客。

我最早知道“诸葛村家家酿红酒”是在2005年10月27日,那天,我信步在“夏塘路”闲走。在54号门前,见到一位中年男子在糊制“冥屋”,红红的色格,尖尖的屋项,挺洋气的,大致可看出村民的开放和富裕。出于好奇,我就走近“搭讪”。一问才知,这位中年男子叫诸葛浩峰,是诸葛亮的第48代裔孙,说是冬至将届,人们祭祀少不了它,造它五六百幢“房子”,很快能出手;诸葛浩峰很健谈,不知怎么一来,话题转到了酒。他从“我做的蜜酒值三五十元一斤,温州老板每年都来向他‘收购’”说起,又说到“我们诸葛家家都做红酒!自酿自饮,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我受益”。他看到我对酒蛮感兴趣,就从一间小酒屋里,盛出一小杯酒要我品尝。

为了印证“诸葛家家酿红酒”,在返回天一堂住处时,我顺便走进了诸葛智芳家里,一问一探,情况果如其言。诸葛智芳是个既种田,又开茶馆的汉子,听说我想看看红酒,“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带我到他家的“酒库”取酒,又坚持要我尝尝他的“手艺”,还指指小屋里众多的瓮、缸、甏、箩、匾等制酒用具说:现下大多吃得空了,等待着下个月开酿后装新酒。

民间酿酒,法式不一,就品种而言,以黄酒、白酒(这里指米酒,不是指蒸馏酒)为多,少数也制“五色”酒(蒸馏酒,即通常所说的白酒);酿红酒极为罕见。那么,从酒文化的角度考量,它会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吗?即使不是,那他们为什么不做黄酒白酒而独做红酒?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老会计诸葛坤元、老村长诸葛向华的家里请教。经过反复的研讨,大致有以下一些认识:

我们诸葛家族源于琅e,由于历代有人在各地做官或经商,带上家族式的制酒之方是很自然的事。不过,据历代传闻所知,先辈们在浙江落户的初期,肯定是做黄酒的。后来为什么变成做红酒了呢?原因有二:一是诸葛家族有择善而从的传统,善于吸收族外文化。民间酿酒,大多一年一次,保存期是个学问。保存得久,酒质越酽,酒气越香,酒味越醇,是上好的酒。大概是水土问题吧,在诸葛村先祖定居此地后,初期制的酒,稳定性不够高。后来听说邻村的畲族人用红曲酿酒,酒质稳定性高,我们就试着用红曲酿造,一试很灵,再试亦灵,于是就开始普遍采用,所以说,诸葛红酒是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的结晶。二是为了防止假劣酒。有一段时间,农村粮食偏紧,田间的收成,只够用作口粮,嗜酒者只好买酒喝。可是农村市场上竟有用工业酒精兑酒,“吃了要丧命的呀!”这就逼着我们家家自酿酒:自酿当然也用红曲。就这样诸葛村出现了“家家酿红酒”的局面。

诸葛村酿红酒,一般选择在农历的十月初十之后开酿。从这一天开始,家种糯米的诸葛后裔就着手做酒。一般过程是:先浸米,至发胀,再煮熟,后放凉,这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约需两至五天时间。第二阶段是:发酵成酒,将放凉后的饭,倒入酒缸内(一般一拨为10千克),然后加入红曲,再行封缸,待其自然发酵成酒。这一过程稍长,总需一个月以上。在这一阶段中,至酒缸内能听到咚咚的滴酒声为度,可知酒已发酵而成。第三阶段是保存或取酒。视需要或酒质的高低而定。据告,要吃到诸葛好红酒,存酒时间可以延长到一年乃至更多。

诸葛红酒,主要是自酿自饮,但也有用来卖的。这是因为诸葛尽管是个村,但一贯奉“耕读传家”之旨和走“农商结合”的路,经济比较富裕。村里曾开有一些酒店。有不少饮酒方面的趣事。且举“酒肉和尚戒酒”一例来说。

1941年夏,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江南的许多大城市,为了扰乱我抗战后方,不时派出飞机,实施狂轰滥炸。5月19日这天,突然窜来两架敌机,盘旋良久,在诸葛村投弹13枚,共炸死2人,其中第8弹落在中正街3号岔口景隆昌酒店的旁边,正在饮酒的六七个酒客吓得魂飞天外,纷纷逃散。其中有一个是村边高隆庙的和尚,他平时饮酒啖肉,不守清规,被村民所不齿。此番逃得一命后,竟然“洗心革面”,天天诵经念佛,并有半年多不再饮酒啖肉。可谓吓出了清规。此事载《诸葛氏宗谱》官本《5・19高隆空袭记》篇,作者为今年已86岁的诸葛绍贤。

红澄、甘醇且有点清香的诸葛红酒,它的最“高”用途是祭祀。历代以来,诸葛村有春秋两次祭祀先祖诸葛亮的大典,春祭在农历四月十四(诸葛亮诞辰),秋祭为八月二十八(诸葛亮忌日),仪式隆重,祭品丰盛,祭者身着古礼服,由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祭酒”,主持大祭,当然少不了好酒:这一刻是诸葛红酒的最大荣光。

11月22日,我第七次走进诸葛村,为的是目睹酿红酒的全过程。在诸葛松根家里,我看着他将已浸胀了的糯米倒入铁锅,然后升火烧熟。约半个小时光景,饭香飘飘,沁人心肺。我看着他将饭倒在扁平的竹筐摊平放凉;又3个小时后,他再将晾干的饭倒入酒缸,又极快的加入红曲,然后封口严密盖实,为的是不漏一点气,防止感染细菌,让红酒能存得久。他告诉我说,人工酿酒的步骤已完成,只须待自然发酵成酒后,即可饮用。看了这番景象,我禁不住暗暗叹服,这诸葛村不但自然风光优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丰富,酒文化也是多元的嘛!

上一篇:在慕尼黑巧遇啤酒节 下一篇:经典美食PK冬季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