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语文教学的基石

时间:2022-06-18 10:00:05

语感,语文教学的基石

语感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地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文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可以说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长期以来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乃至根本忽视语感,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新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语感,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学生语感培养的规律,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无论是语文学习,还是语言运用,都属于语感的内容,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这些规律都隐藏在语言现象的背后,蕴涵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并且许多是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隐性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才来得真切和有效。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地、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下列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训练诵读,感受语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对于时文美文,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十分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起来”,“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于委婉”,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可以培养语感,是内隐学习的机制在起作用。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体会到了难以言传的文章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二、强调读写结合

古人倡导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的路多,经历就丰富,就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读的书多,就会从书中学思想,学观点,学文法、学语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是“厚积”,作文就是“薄发”。有了平时广博读书的习惯,作文时恰当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阅读一些名家的文章,常常感到有似曾相识之感。总之,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运用,带着写的目的去读,比纯粹阅读效果会更好。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前,有计划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揣摩,使这些文章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文字上、或从表现手法上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迅速提高,而且还强化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三、训练语感分析能力

所谓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揣摩比较文章的重点词语,培养比较分析能力;体会文章的用词之精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其通常的做法有加、减、调、换、改、读,通过对一处或几处语言点进行增加、删减、调整、替换、改动、品读等方面的训练,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可以穿插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中,也可以安排专门的语感训练课。

四、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可见,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求学生读到文字,就要想它们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接触到客观事物,就要思考这些事物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准确表达,真正做到将阅读与写作、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人本”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每个创业者必须能够回答的11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