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的星空

时间:2022-06-18 09:33:05

崂山的星空

“一个百无聊赖的小道士,在崂山遇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道长想点化一下这个年轻人,于是教了他一招‘穿墙术’。年轻人无比高兴,心想这下我可为所欲为了,只学了点皮毛便回家卖弄。于是,心术不正的他遭遇了失败与尴尬的惩罚。”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崂山道士》,题材就取自《聊斋志异》中这一则小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崂山太清宫。这部动画片如今已成为经典之作。

300多年过去了,蒲松龄讲述的这个故事依旧流传不衰。崂山,中国沿海第一高山,这里不仅仅有神话,还有一片山海相融的美景。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城市核心区不到20公里,却有着在其它城市要走上两三倍距离才能看到的灿烂星空。

1996年4月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乘车至山东境内旅行,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高速公路,我们一路颠簸向前。因为在夜晚,实在不知道到了哪里。我记得那天风很大,人刚从车里走出来,眼泪便随风哗哗地飘。

就在这一天,我就是用这一对泪眼汪汪的眼睛,第一次看到了触动心灵的漫天繁星,还有一颗拖着小尾巴的彗星——百武彗星。虽然那时已经开始有些迷恋星空,但是对天文还几乎一无所知。那一次的经历只能算是一次偶然所得,但是却让我记住了看星星的那个地方——崂山。

崂山有几个响当当的头衔:中国沿海的第一高山、全真道教第二大丛林、第四纪冰川明显遗迹地、佛教第二大洞窟所在地、法显大师取经回国登陆地等等。

亿万年前的白垩纪,崂山的雏形开始形成,据今约13000万年至68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据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花岗岩就取自这里。

今天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与著名的泰山、黄山等上山只有一条路的情况不同,崂山因为生成的原因,使得旅游线路极多,每一条都有独特的韵色。

“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这是来自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李白当年登临崂山,有感于这里的美景,于是下山后挥毫写下千古名句。据考证,当年李白“餐紫霞”的地方就是太清宫,这是一片无论是看日出还是月出都无比美妙的地方。即使如今,“太清水月”依旧是很多人在八月十五晚上看月出的首选地点。

与17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相比,如今,太清宫的星空消淡了不少,西方的天空有一条明显的光污染带,那里是青岛城区的方向。不过,应该说已经很好了。要知道,这里与青岛的核心地区之间只有20公里的距离。

在这里我能够看到壮美的银河从海上升起,能清楚地看到天蝎座的尾巴,更能在这座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而建的道场旁欣赏斗转星移。当年,无论学着穿墙的崂山道士、名震四海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还是家喻户晓的张三丰,他们肯定像我一样,经常在晚上品着香茗,痴迷于这片星空。最为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还继续有人在此品茶和赏星。

城市飞速发展,如此近的距离还能看到这样的星空,得益于崂山的弯弯绕绕,一个个的海湾和山峰很好地屏蔽了来自城市的灯光。如今已经有了汽车代步的我,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达到一个与城市天空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距离估计很少有城市能够达到。

目前为止,最为喜欢的一张银河图片就拍摄于此,此后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乐此不疲,每一次拍出的银河都有不同的感觉。

移步换景,崂山所拥有的星空不仅仅如此,往里一点,那里的星空足可以让你敬畏。崂山虽然是一座道教名山,但在以前佛寺也不少,只不过如今只剩下一座寺庙——华严寺。从规模上看,华严寺并不大,但是有两点让这里名震海外,成为佛教的一处圣地。

公元412年,我国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法显大师经过14年的西去取经之路,从崂山仰口登陆回国,第二年秋到达晋都建康。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僧祗比丘尼戒本》1卷、《大般泥洹经》6卷、《杂藏经》1卷,并撰写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即《高僧法显传》)。

明崇祯年间,华严寺在这里落成。如今,一尊法显高僧像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这里的星空虽然没有太清宫的广阔,但是在法显大师、观音菩萨的圣像前,漫天的繁星显示出一种无比的庄重。恍惚间,似乎能感觉到这里有一条通往佛国的通道,隐隐绰绰但又那么真实。

吹着海风,听着婆娑的树叶声,踏着弯曲的山路游走在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之中,你需要咬一咬牙,去一个更为神奇的地方。那里有一个洞窟——那罗延窟,一个通天的巨大花岗岩岩洞。传说,这个洞原来没有孔,那罗延佛在成佛前带着徒弟在此洞修炼,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升天而去,才留下这个通天的圆洞。

在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此窟由花岗岩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 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记载,明代高僧憨山在五台山修行时,从《华严经》上看到有关那罗延窟的记载,遂不远千里来到崂山,在那罗延窟坐禅修行两年余,原来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扩展,更觉得建筑材料运输、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难,才易地太清宫处建海印寺,引起一场长达16年的僧道之争官司。

与其它地方一样,胜景一定要经过艰苦的跋涉才能看到,这里与华严寺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一公里,却是攀爬艰难,体力好的人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为了拍摄洞窟上的星空,我曾经4次前往,每次都要气喘吁吁地歇上好几次,一直希望能到布满经幡的洞窟里面拍摄一张通天的星空。但是不知是有法力阻挡,还是胆子太小,每次往里走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股不容侵犯的力量在阻止着我,所以至此也没有完成这个心愿。

略带着一丝不甘,一步三回头地看着那罗延窟,不经意一抬头,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往洞口的方向划去。关掉强光手电这才发现,上来时还是阳光明媚,如今早已经是星光漫天,猎户的霸气、双子的童真,还有不时飞过的人造卫星,怎么不让喜欢大自然的我们心动。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加快步伐往山下走去,我知道,即便是来了多次,即使是拍了多次的风景,对于我来说每一次都是新的。17年前第一次在这里邂逅繁星的激动现在还能依稀记起。我相信17年后,我的身影还会经常出现在这里,然后,再延续17年......

上一篇:六上灵山 11期 下一篇:海坨山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