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作家笔下的种族冲突

时间:2022-06-18 08:50:11

黑人作家笔下的种族冲突

摘 要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主要以种族冲突为矛盾焦点,同一切受奴役、受压迫民族的文学一样,黑人文学从一开始首先是作为一种反抗的形式而存在的。本文从黑人作家杰姆斯·威尔顿·约翰和约翰·杜梅尔作品的角度为切入点,阐述了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黑人文学最突出的问题——种族冲突。

关键词 黑人;作家;种族冲突;美国

中图分类号:D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主要以种族冲突为矛盾焦点,同一切受奴役、受压迫民族的文学一样,黑人文学从一开始首先是作为一种反抗的形式而存在的。

一、杰姆斯·威尔顿·约翰

黑人作家杰姆斯·威尔顿·约翰逊是第一个在艺术上令人信服地反映种族冲突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一个曾经是有色公民的人的自传》就反映了这一点。这部小说中构成冲突的基础是“转化”,这也是黑人作家经常写到的主题。作家们企图跨越“肤色的壁障”去寻找更好的命运。

二十年代是“黑人复兴”的年代,同时也是哈莱姆区(美国黑人的居住区)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很多黑人青年作家都以为,他们关于平等和正义的理想已经实现或者就要实现了。积极参加文艺复兴运动的阿纳·蓬坦就曾写道:“当我们的手稿开始为一些主要出版公司接受的时候,我们当中从事文学的人的兴奋,简直到了抑制不住的程度。耶利哥(巴勒斯坦的古代城市)的高墙塌陷了。当看到黑人作家的新书出版预告时,我们屏息静候第一批书的到来……我们和我们的朋友们的作品终于有人出版了,这是奇迹……”。白人出版商对黑人文学突如其来的兴趣,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白人知识界盛行一时的“黑人热”的很自然的结果。当时美国有很多白人作家如哈佩尔、哈柯特—勃莱恩、威金格、波尼和莱弗拉特,还有克瑙夫仲伯等等,都转向研究黑人问题和黑人精神,例如卡尔·万·威赫杰恩的长篇小说《黑人天堂》在当时就是非常畅销的一本书。小说的中心是道德高尚、为人谦逊的黑人女图书馆管理员梅丽·拉芙和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作家拜伦·凯逊之间的关系。他俩在哈莱姆区相遇,这一故事情节恰如粘合剂,把许多与主题相关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使小说成为对哈莱姆区进行的一次独特的解剖。在这部小说里,读者既可以看到脑满肠肥的白人和黑人资产者的形象,也清楚地看到了贪得无厌、寻欢作乐,还有对社会风气、夜生活等许多现象的现实主义描写。该小说对黑人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作了极其广阔的反映。虽然他们的兴趣多种多样,但是种族的不平等仍是他们探求的主要问题。

二、约翰·杜梅尔

引用一位同时代人的话来讲,这是“盛行一时的沙龙”小说体裁(《黑人天堂》追求的正是这种体裁),促使万·威赫杰恩写出了这本“供白人使用的哈莱姆区浏览指南”。而透过这种体裁的三棱镜我们根本看不到黑人主人公的真正特性,这不足为奇。然而第一个做到这点的是约翰·杜梅尔,他是“哈莱姆区文艺复兴时期”最典型和最鲜明的代表者之一。他的人生命运奇特而又充满悲惨的味道。杜梅尔的小说《芦苇》写得很有才华,对黑人生活充满了真挚的爱和兴趣,但是,在小说出版后,杜梅尔却出人意料地否认自己的黑人出身。他在致《剧本》杂志出版人的信中说到:“从种族观点看,我身上好像汇集有荷兰人、威尔士人、黑人、德意志人、犹太人和印第安人等七种成分。因此我在美国的地位十分奇怪。我有同样的理由,既可以说是这个民族,也可以说是那个民族的人。比如,今天我是白人,明天就会成为有色人种。所以我认为,我无疑首先当然是个美国人”。

杜梅尔说“他首先是个美国人”,这对于“哈莱姆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代表性的,虽然M·A·加尔维的民族分立主义运动在那几年盛极一时,廉格斯顿·休斯、克洛德·冯凯伊、考恩迪·卡莱恩等作家却完全不想去“别的国家”寻找幸福。他们始终对美国保持信任,在大声疾呼保卫备受压迫的黑人的同时,希望所有美国人都摆脱“仇恨”而获得幸运。种族冲突构成了“哈莱姆区的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创作中的辩证核心。种族尊严感使他们团结了起来,但却没有导致“对一切白人盲目的恨”。他们的抗议还“不响亮”,但它在艺术上却不同寻常,因此在精神上是发挥了作用的。这种抗议不是通过描写种族压迫的惨状,而是通过研究黑人的精神美,以及揭示黑人的智慧和顽强性至今不为人知的根源出发的。

《芦苇》是杜梅尔发表的唯一作品,它不仅是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品,而且也可以列入二十世纪整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列。

参考文献

[1]燕乔敏.浅析美国黑人文学所体现的自我及种族身份认同[J].法制与社会.2009.5

[2]宋兰娥,任伟利.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现状及根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

[3]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12-215

[4]黄晖.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2.03

[5]陈法春.美国黑人文学对“美国梦”的双重心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 [2013] 第249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研(1970-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张清东 (1975- ),男,吉林蛟河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篇章语言学。

上一篇:城市守旧与空间更新 下一篇:建筑的低碳节能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