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应重视问题

时间:2022-06-18 08:25:03

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应重视问题

2006年,在国内外钢铁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钢铁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全国粗钢产量迈上了超过4亿吨的新台阶。钢铁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的方针,自觉把握和调整生产节奏,使国内钢材市场的供需状况基本平衡,全行业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汇总各方面信息显示,2007年世界经济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增速减缓趋势,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9%;美国增长2.9%、日本增长2.1%、欧元区增长2%;其他国家如独联体增长6.5%、印度7.3%,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不会低于5%的速度。这对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比较有利。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的“十一五”期间相关行业钢材消费需求的调研报告表明,未来几年建筑、机械、汽车、造船、石化、电力、煤炭、交通、铁道、环保、轻工、家电、小五金等行业,钢材的消费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需求。上述情况,无疑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空间。如果按有关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分析,2007年我国GDP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0%左右,钢材消费需求增长1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按此预测,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4.6亿吨左右,2007年钢铁行业仍将是平稳增长的趋势。

从近几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状况看,可以归纳为年年困难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但是,制约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某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是铁路运输的限制在个别时段、个别地区仍然存在,2006年钢铁协会先后为鞍钢、本钢、武钢、湘钢、新冶钢等企业,多次与铁道部进行协调,以解决煤炭的铁路运输救急问题;2006年有11个国家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等对我国钢铁企业的调查,贸易摩擦矛盾增加;钢铁企业销售策略和定价机制,与流通商的协调机制和手段,还没能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以及在建项目规模仍然偏大,产能增长过快等问题,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钢铁生产的大宗炉料铁矿石、铁合金、进口废钢、煤、电、油、运等,将继续呈现价格上涨的趋势,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没有缓解。节能降耗、改善环保、淘汰落后等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各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

在钢铁行业生产运行中应重视以下问题:

一是坚持以销定产,增强产、供、销衔接的能力。针对钢铁行业生产运行中的某些限制问题,各企业应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原燃料采购和产成品进出的渠道;协调好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的供求关系,合理配置物流方式;制定、落实生产应急预案;继续坚持以销定产的生产方针,加强产、供、销的衔接,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内外钢铁市场的形势变化。尤其是今年新增产能较多的企业,务必对外部条件的保障程度,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制定出有效措施。

二是把节能降耗、改善环保,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抓好。今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主要任务之一”。强调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力求取得实际成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上述工作也是今后钢铁工业较长时期的战略性任务和目标。多年来,钢铁行业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效率、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全行业节能的潜力还很大,企业的全工序节能和各个环节的节能,以及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产能,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先进经验的工作,都需要全行业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开拓创新。

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稳定顺行。当前,钢铁企业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先进装备和落后装备共存,企业生产的节奏不断加快。冶金装备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既为高效生产、装备可靠性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存在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大、损失大、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各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的精神,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变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企业生产组织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生产稳定顺行。

上一篇:加强成本监审是规范垄断行业价格行为的必然要... 下一篇:焦化产品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