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One Pager”的秘密

时间:2022-06-18 07:15:39

“沟通”对于一部电影的完成至关重要。作为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如何能够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是从制作伊始就要研究的艰巨问题。在国际制片的影片工作方法中,“One Pager”是许多电影节工作坊中都在推广的一种沟通形式。

“One Pager”,中文翻译成“一页纸”,已经成为当下国际电影市场里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导演、制片)的必要文件。这个表面上简单的一页纸,就是一个电影制作人在给自己的项目做陈述时最好的帮助。电影界里的制片、投资商、影展节目策划、销售、发行商,都有可能是通过这张一页纸,第一次(也许唯一一次)了解这个制作人的项目,并通过它对这项目产生兴趣。“一页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做好了,可以给以后在国际独立电影市场里的合作人留下好的印象。谁知道呢,这种好印象也许有一天会发展成真正的合作。

天才训练营的训练

现在的国际独立电影市场已经不能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前那种“浪漫”的电影创作时代相比。那时,一位导演仅依靠一个好剧本,就可以找到资助和人手去拍作品。现在,一个电影的拍摄过程已经增加了很多种程序,电影投资商也更加小心谨慎,有更多个人主见,并且他们对作品的看法也受市场和营销的牵扯。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竞争也比以前激烈多了。

东京银座电影节(也称为东京银座电影节,是一个以作者为核心艺术电影节)的天才训练营,也是为了培训年轻电影制作者在这种行业环境里发展而建立的。我2012年参加了第二届训练营培训,它主题是“带不同的帽子:发掘艺术与现实的平衡”。这个题目在说,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一个电影作者再也不可能天真纯粹到只投入到创作中。创作者需要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和项目用一种推销的手段去吸引别人的关注。他(她)很可能同时需要当自己的制片,去电影节做推销和进行公关等等活动。

这个天才训练营的目的就是帮助亚洲的青年电影作者了解如何担当这些不同的角色,同时在各种限制和现实生活的压力中,还能找到自己创作的空间,去继续开拓创作生涯,让他们可以有一天,变成电影界的下一位“大师”。但这些,都是从“一页纸”开始的。

为什么只有一页?

一个在电影界里流行的口头禅就是,“没有任何(投资)人会花费超过五分钟的时间,去听一位年轻电影制作者陈述项目。”如果这是真的,那位年轻的导演或制片,需要把不论多么精彩或复杂的故事,能启蒙多少个人的浪漫感受、丰富经验以及理想,都要在五分钟内表达出来。

这是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不是。听上去有点不公平,有点残酷?肯定的。但这就是当今电影界游戏的规则,一个人必须依从它,懂得怎样利用它,并靠它得到成功,才可以有机会逃离它的限制。

天才训练营的讲师泰国大师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介绍,他至今都还会为他的每个项目写像一页纸类似的文件,发给制片、销售和发行商看,且不论规模大小的每个项目。这还是在戛纳电影节得过大奖的导演呢!

机会只有五分钟

如果一个面会只有五分钟,那你希望对方花多少时间来翻你给他所有文件呢?当然越少越好,主要时间还是要让他们听你所说的,并且能还能与你交流,因为这代表了对方对你的项目产生了兴趣。

如果他们只是在读,那就没有机会去集中地听你的陈述,这样把珍惜的时间就浪费掉了。

就像一部电影在前十五分钟内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一页纸也需要达到同样的成效——在让读者简单略读后,就想听更多关于这个项目的介绍。

浓缩的文字精化

“一页纸”在作者写作语言上也有很高的要求。

一页纸的本质就是把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压缩到一个300至400字 (英文)之内的介绍,并且每句都要是直接和明确。

这种方法不可能符合所有的电影项目,尤其是一些技术和表达手段抽象,更加依靠视觉,而不是叙述上表现的电影作品。但是因为这就是现在国际电影市场的规则,这些作品的导演也不得不根据一页纸的框架去表述自己想拍的内容。

最终,像电影这样一个以视觉为主的艺术,还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文字来当它的源流基础。

一页纸基本格式

首先,人们在一页纸上看到的是电影的片名,也就是标题(Title)。片名一定要想好,它是不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个电影的风格和故事,并且能引起我们对下面故事的兴趣?如本片题目《最后期限》。

其次,是作者或导演姓名。

接着是本片长度。原本我的全片时长是100分钟,但经过几天的学习后,我将这个时间改为了标准电影长度90分钟。

接着就要想这个作品的类型。喜剧、悲剧、动作、黑色幽默,抑或者是纪录片?当然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每个片子的类型都会产生变化,但起码在一页纸时,给你的读者心里建立简单的期待还是很重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把抽象的概念,放到现实的框架里去。

人们对先锋和全新的创意还是有疑虑的,想让他们打破对新想法的谨慎担心,就要让他们能从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中,找到一个有前身的框架,给他们一个视觉和形势上的参考。这样他们就能想象到这部作品的规模、商业倾向和艺术价值。

当然,一位电影作者的目的不是模仿别人做过的,但在最开始想说服他人时,要有一些必要规律可循。

Logline:

最难讲的一句话

“Logline”是作品的一句简短的总结,包括剧情的介绍和节目情节,可以直接吸引别人的注意。可能是一页纸最难的部位,但对微博时代的人,也许比想象的要简单。因为所谓的Logline,就是用一句话把你的电影故事和主旨讲出来,就像我们每天在微博140字的限制内去试图把个人的感情和遇到的事情用最吸引人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同样的概念。

刚刚到达这个训练营时,我给我项目的Logline只写了一句话,自己还觉得比较简明: 美国政府发起绿卡视频竞赛吸引移民,以帮助重振经济疲软的美国,使之复兴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但我写的这段话,在天才训练营第一课上,就被专家拿出来做例子批评了。因为这句话中,根本没有把电影的任何故事、背景和人物点到,只是让我们了解到了电影构想中的一个小细节。所以读后观众根本不可能想象到这个电影是什么样子。既然没有被第一句打动,就很难继续读下去。

听到了这些意见后,我也意识到那句的问题——的确是不生动,没有说出一个电影的节奏感。可能因为我最早时,主要注重写短句子了,而把句子写得太短了,也就没能把电影最生动的细节加进去。虽然专家的要求严格,但他们是在培训我怎样从观众角度分析电影故事的多种可能性。很多我作为编剧认可的亮点,可能和观众们的兴趣完全不同。在回去修改这句内容时,我也放弃了以前对这部影片的美国绿卡视频竞赛构想的眷恋,而是从我的剧本中找出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剧情,然后把它们组装到一起,重新写了。你们看看这两个区别吧:

美国首位女总统的统治时期,新启动的绿卡视频大赛吸引了移民。来自日本、中国和菲律宾等地的4名申请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在大赛的最后截止日期,对着镜头倾诉自己的心声。

Synopsis:

简单而详细的大纲

这里,你需要更加详细地介绍故事里所发生的情节。语言可能会嗦一些,但如果你的Logline写好了,读者这里会给更多包容。所有复杂的故事都很难用几句话讲清楚,在梗概这段里,人们读到的是这个故事的完整性——它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是否可以连到一起,逻辑上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的规则(如果不符合,你是否已经在这个电影里创造了一个可以允许这些虚构的逻辑生存的一个环境)。

专家们对我们这15个“天才”最多的指正,是很多人在梗概里像写报道的情节。如:A走到B,见到了C,然后做了D,最后有了E的结果。但这种写法读起来非常不清晰,因为在没有了解所做这些事的人物的动机和对背景有所了解时,这些描述性的动作会让人们读得晕头转向。根本不能使他们完全清楚地看到整个电影项目框架。

很多人把梗概写的很长,但因为没有把握好故事里的重点人物和情节,在做陈述时显得非常唆,观众读后也不可能对这故事建立一个清晰的印象。

修改前后的故事大纲

我之前的梗概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计划的最后阶段,在讲述几个与美国相关联的亚洲国家的移民在移民美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讽刺。因为需要新移民推动低迷的经济,美国政府启动了一个绿卡视频比赛,谁在视频中将“为什么我可以成为美国公民”的问题给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可以因为这个视频而取得绿卡。在这部电影中,描述了四位关注这个比赛并且进行视频制作的申请者,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参加比赛。梅丽莎,菲律宾工厂的工人;田中,日本福岛的奶农;刘平,一个声名狼藉的官员的儿子;米兰达,菲律宾非法移民,并已经在美国定居。

而在修改之后,这个故事大纲则变成了:在第一位白人女总统就任期间,美国政府启动一个新移民计划——举行一个“为什么我要成为美国人”视频大赛。在这个比赛中获奖的视频作者,将可以得到美国绿卡。这个比赛跟踪了四位亚洲国家的申请者,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动机参加比赛。梅丽莎,一个渴望与姐姐团聚的年轻菲律宾女孩;田中,一个饱受核辐射威胁的,要求美国提供土地的顽固的日本福岛牛奶农民;刘平,一个想逃避父母包办婚姻的商人;米兰达,在美国的菲律宾非法移民,一直在斗争着是否应该暴露她的身份。

学会叙述重点

天才训练营的专家们不停地强调了一件事——电影中的人物有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性格、背景、愿望和矛盾都是什么?他们和现实社会、历史、个人有什么关系?这些人是根据现实改编的还是完全幻想的人物?这些关于人物的细节最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写好后故事和情节就会很容易被同时带出。

讲清楚一个电影故事不需要作者背诵剧中的台词,也不用告诉我们谁走到哪里又去了哪里,而是抓住故事中重要的点去叙述出来。如果连自己编写的故事重点都说不清楚,观众怎样能对这个项目和它的作者产生信心呢?听到训练营专家们的指导后,我再次意识到,不管你有多么新的想法和艺术形势,都还需要有最基本的在语言和叙述方面的基础。我想很多导演,包括我本人,都可以从新学习荷马那样用“口头讲故事”的叙事方法。

重头戏: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这段是一页纸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在听到你对故事的陈述后,观众们现在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个故事?为什么要用你独特的角度去讲?

这时,很多人会去解释这个故事的独特性,它所占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等。但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我最开始是也是这样写,并写了很长,都是关于我对美国政治和她对亚洲外交关系的种种看法,读起来很像一个大学生的作文。

专家的第一句评论就是“我是通过和王岸聊天知道他本人有移民的经验,所以才理解他为什么创作了这个和移民有关的故事。但这些他在这页纸上没有表达出来。移民是一个非常主流的题目,这么多人在拍,他没有让我读到为什么他是最适合拍这个移民故事的导演,为什么他的角度和别人不同。我需要读到他的个人经历对他创作产生的影响。听这个故事的起源是否来自亲历经验。因为一个电影作者在介绍他(她)的项目时,所推销的并不仅仅是这个故事,也包括了这个作者本人,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想拍片子,在构设不同的故事,但是每个人最独特的资源,还是这个作者本人。”

导演阐述这一段一定要把创作者对这个故事的个人关系表达出来——它为什么吸引你?拍一部电影是需要很大的投资,但它更需要的是作者对这个项目的激情和投入。不管你的拍摄技术和现有的实力是怎样的,如果你能让听众感到你对这个故事出于个人内在的热心,那制作者就会被信任。怎样解决别人对你项目的疑惑,那就需要从制作者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开始。通过你对这个项目每一个细节的热诚、理解和对它所做过的研究调查而去打动读者和听众,让我们感到你已经完全把自己全心投入到这个故事的准备当中,我们也会信任你能成功地把这故事用一个90分钟的电影形式讲出来。

项目进程:

电影最新进展

这个栏目则是讲述整部影片最新的进展情况,现在完成的情况,以及需要花费的经费,已经取得的经费以及版权所有情况。

精确找到导演目标:

一页纸的作用

虽然国际独立电影市场很多人关注的是票房、回报、名誉、荣誉,但基本来说它还是一个对未来、理想和感情上的投资。这种投资是通过人对一个电影故事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不是从技术、演员、场景等方面,而是故事的起源建立的。什么样的经验和情感构造了这个故事的最初想法,这些是一部电影的作者需要最清楚,也需要把它用最直接、简单并用生动地语言来写出来的。

这也就是一页纸所起的作用。

清晰的目标使支持者生信心

最后,我的一页纸从676字,删减到了476字,从一页半缩小到了一页。200字的修改让这个文件的思想更利落,语言更加清楚,也让人们读后感到这个作者对他的作品,不论是故事、人物,还是主旨,都很有把握。

一页纸是训练电影制作者怎样把对自己作品的信心传播到别人充满疑虑的心里,让他们慢慢地被你的热心和信心熏染,开始引起他们的好奇,最终萌生对你这个充满自信而真诚的人的敬佩。

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一页纸内把自己的想法讲得彻底又明确,那其他人就会有更多信心去给他机会把这个电影拍出来。

上一篇:行摄在—47℃的禾木村 下一篇:惊人的科学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