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行业整合契机

时间:2022-06-18 05:04:47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行业整合契机

“毒奶粉”、“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塑化剂”、 “牛肉膏”、 “荧光爆米花桶”、“地沟油”、“香精包子”又接踵而来——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出,成为国家和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追求由温饱向质量转变,食品行业将面临市场整合契机,产品升级及待规范化领域将成为投资热点。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的分散和不规范是造成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2亿多农户构成,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总产量5.46亿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2%。其中50%左右的农户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其余为自主分散生产,规模小,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把控。由于许多农户科学知识水平有限,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施用化肥农药;也有少数人受利益驱使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违禁药品,滥用植物激素、饲料、兽药等,造成食品源头污染。另一方面,我国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不高。2010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6.1 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为0.88∶1。全国50万家左右的食品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偏少,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4万多家,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7 家,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全行业的93%,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整个行业仅有中粮一家央企进入到世界500强。这些小、微型企业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易造成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更有少数不良厂家为逐利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以及采用劣质原料等,造成含有安全隐患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虽然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良生产商和问题产品只在少数,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食品工业企业兼并早在几十年前即已发生,并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上世纪60年代,美国食品工业企业兼并出现过一次高峰期。80年代,企业兼并又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美国食品工业仅有1万家企业左右。据尼尔森2011年12月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全国性大型食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76.4%,消费者购买的每四件食品中即有三件是全国品牌,而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这一高数字已是近年来历史最低水平。几家食品巨头不断进行资本运作,兼并收购各类已成熟的食品品牌和企业,实行集团化多品牌经营战略。如百事公司,除了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纯果乐这些耳熟能详的饮料产品,触角延伸至Frito-Lay薯片、Quakers麦片、Cracker Jack爆米花等食品,市值过千亿美元,最近一财务年度销售额670亿美元,净利润64亿美元,从饮料大亨发展为名符其实的饮料食品巨头。都乐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鲜水果蔬菜和罐装食品提供商,服务客户主要为大型商场和超市,产品占据了蔬菜水果市场的半壁江山,笔者在美国生活多年所食用的每一份香蕉和菠萝无一不贴着“Dole”的标签。另外雀巢的乳制品、通用磨坊的谷物早餐、卡夫的饼干糖果各占鳌头,彼此产品线又有所延伸交叉,在超市的货架上随手拾起一种食品,几乎都能看见这几家巨头的名字。

如果说,欧美发达国家食品产业大手笔资本运作手段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及消费环境下水土不服,那么拥有相近消费者的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则可为我们提供有效参考。台湾食品市场可以分为全球性市场、大陆性市场和内需性市场三个层面。在全球性市场上台湾食品以出口为主,未见具体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在大陆市场层面,顶新、统一、旺旺、龙凤、爱之味、联华、大成、长城等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至上世纪80年代始陆续进入大陆投资发展,各自斩获颇丰,部分企业已经具有跨国运作的雏形。而台湾的内需市场相对成熟,企业发展思路效仿日本食品产业,强化技术与价值核心,发挥独特性与创新性,不断向高附加值和差异化区隔发展。高附加值包括营养加值、功能加值、服务加值、安心加值及体验加值等,促进产生了新的商品形态,如客制化的美容食品、保健功能诉求的食品饮料、符合各地口味的鲜食产品以及五星级质感体验的食品等等。同时台湾食品企业在产品差异化上做足文章,一方面深耕现有产品和市场,如仅饮料市场就有茶饮料、乳品饮料、咖啡饮料、碳酸饮料等,且每一种性质的饮料又有各种不同口味;另一方面开发新消费群,推出银发族食品、御宅族食品、奢华食品、低价食品等新概念产品。企业为在规模不大的本土市场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而不断创造末端产品的新价值,技术能力之外,创意开发和营销成为本时期台湾食品企业竞争的关键词。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从美国和台湾食品工业发展轨迹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附加值的趋势不可逆转。一些有远见的中国大型食品企业已经迈开资本运作的步子,通过并购方式获取产品销售渠道、增设新品类以迎合消费者需求、迅速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案例时有发生,产业格局调整的大势已初见端倪。雀巢近两年已在国内成功购得云南矿泉水第一品牌云南大山、蛋白饮料和八宝粥生产商银鹭、糖果老大徐福记,一跃在国内休闲食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本土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食品企业中粮集团不遗余力地打造全产业链,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蒙牛乳制品——从田间到餐桌,总有中粮的身影。或许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可以为正在探索和迟疑未来发展的食品企业打上一剂强心针,国家已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写入“十二五”规划,在政策、市场和利益的联合作用下,一些非农产业的资本大鳄也将目光齐齐聚焦农业。联想跨界转战现代农业,将其列为联想控股五大核心运营资产之一,目标是打造包括种植、运输、冷藏、制作和销售的食品行业全产业投资模式。汇源集团自2007年发展有机农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目前已拥有新疆阿尔泰10万亩野生沙棘基地、北京密云1500亩有机蔬菜基地、山东德州1万亩示范基地,并开发了有机农作物种植等项目。另有富士康在河南投资现代农业、网易和武钢养猪、万达种菜,掀起农业投资热潮。

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下,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两大重要任务,未来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必定会向大型食品企业倾斜以便监管,产能落后、质量不达标的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同时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以阻止潜在进入者。中型企业则将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在市场竞争中被大型企业收购或消灭,要么抓住机遇自己迅速做大,挤进被扶持的圈子享受政策红利。

上一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下一篇:天景玉米的荣耀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