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的你为何遭遇败诉

时间:2022-06-18 09:38:53

有理为何还输官司?听起来似乎矛盾,但事实的确如此。问题在于:人们平时所说的“有理”,不等于法律意义上的“有理”。人们平时所说的“事实”,不等于法律意义上的“事实”。关键是要先从证据上找问题:你的证据准确、充分吗?是法律能认可的证据吗?

在诉讼实践中,有些老年当事人明明有理在先,但上了法庭却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当事人不懂诉讼规则而失掉了胜诉的机会。胜诉不仅是一个“理”的问题,有“理”还得有“据”,当事人不能举证或迟延举证也可能导致有“理”而败诉;有“理”还得守“时”,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即便有理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另外,有“理”还得遵守法律的程序性规定,如不出庭应诉,有理照样会输官司。当事人选择诉因不当,也是造成有“理”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证据,法律难为你撑腰

案例:

农民张老汉靠勤劳挣下了一笔钱。2007年年初的一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陈某来到家里哭诉自己生意蚀本,孩子有病,请张老汉帮助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张老汉毫不犹豫地拿出1万元钱交给陈某,当时没好意思让借款人打欠条。一晃半年过去了,陈某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张老汉只好上门讨要。谁知陈某矢口否认。张老汉一气之下到法院。但因没有任何借据,又无旁人作证,法庭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裁定不予支持。

点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张老汉主张陈某还其借款现金1万元,但不能提供借条等证据证明,自然应当承担败诉的后果。

作为特殊情况,最高人民法院《规定》规定专利侵权案、高危作业、环境污染、共同危险行为、缺陷产品、搁置物或悬挂物、饲养动物、医疗行为等致人损害的案件以及部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由加害方证明自己无过错,而无须由受害方证明加害方有过错。

调查取证,不能全部推给法院

案例:

去年5月,已退休的王教授向法院提讼,要求与妻子李某离婚。李某在答辩时同意离婚,但认为造成双方感情破裂的原因是丈夫有婚外情,要求男方承担过错责任,赔偿其两万元精神损失费,并要求分割王教授在银行的存款10万元。同时,李某申请法院调查收集丈夫与某女有婚外情和银行存款的证据。法院经审查认为,调查王教授的婚外情证据,不属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王教授在银行的存款,因李某未提供其存款的金融机构名称、账号等证据线索而无法调查,故决定对其申请调查不予准许。

点评:

由于《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标准,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对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条件作出了明确的限制。首先,把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限制为两种情形:一是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的事实;二是与诉讼实体内容无关的诉讼程序事项。其次,《规定》明确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是举证责任的主体,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只有在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证据时,依当事人的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哪些是属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的证据呢?具体包括三种情形:1.国家档案,如土地管理档案;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如他人在银行的存款、他人的住院记录等;3.当事人及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到的证据(这种情形须提供“确因客观原因导致不能”的证据)。除此之外,其他情形当事人不得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即使申请了,法院也不予批准。本案中,王某申请调查丈夫有婚外情的证据,显然不属于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所以未获法院批准。

有理有据,还得“守时”

案例:

左某与夏某同为某企业退休职工。2006年5月,左某向夏某借款4000元并立借据一份。半年后,左某将此借款如数偿还了夏某。还款时因夏某未将左某书写的借据带在身边,故给其出具了一张收条。之后,左某未将夏某手中的借据索回。去年3月,夏某突遇意外事故死亡。之后,夏某之子多次持左某书写的借据向左某催要欠款,均遭左某拒绝。去年5月初,夏某之子一纸诉状将左某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被告偿还欠其父生前的借款。法院立案后,向左某送达了应诉通知书和限其30日内提交相关证据的举证通知书。在此期间,左某持夏某生前出具的收条找到夏某之子与其核对,但后者称此收条与借据无关。气愤之余,左某既未在举证期限内把收条提交给法院,也未按期参加开庭。日前,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要求左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偿还原告欠款4000元。宣判后,左某提起上诉并将上述收条提交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证据已失去证明效力,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点评:

这是一起因超过举证时限导致败诉的借款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笔者注:依据民诉法的规定,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左某既未在举证期限内举证,亦未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的申请,结果使证据失效导致败诉。另外,该《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还规定,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也就是说,在上诉和提起再审期间,对于当事人在举证期届满后提供的证据,如不属于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也将不予采纳。本案中,左某不服一审判决持收条提起上诉,结果被二审法院驳回上诉正说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快乐日记 第2期 下一篇:打车追《老同志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