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下的一如既往

时间:2022-06-18 07:02:39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虽然篇幅短小,只有约一千五百字,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在中学课本中一直是精读的重要作品,也从不缺乏各种大家或学者对其精辟解读。今天,我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们去重新追寻作者的情怀,和孩子们一起透过作者充盈泪水的双眸审视那个“背影”。

这篇课文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作者通过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情,而且表现得细腻、真实、深刻。对这个背影的刻画是学生们精读的重点,但对于现在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未必可以真正懂这个背影的内涵与情感。与其带他们咀嚼这个“背影”,不如先从作者的泪眼出发,追寻那个十年前的冬天,那个离别的车站。

一、“背影”后的泪眼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而几乎每个背影都有作者眼泪的浸透。“绝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些背影和眼泪结合得如此紧密,可见作者对背影的情感都是通过泪水来传递的,换而言之,这泪水中有作者对父亲的情感体现。难怪有人说,“眼”中的“背影”,那只是一种观察,而“泪水”中的“背影”,才是作家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注入,才构成父子之情的双向发展。但这泪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怀呢?为何作者可以从父亲的背影中审视出这些情怀呢?明白这些也许才可以有更好的阅读心理体验。

二、“背影”中的审视

文章重点写了两次“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和离别刹那的背影,但描写却是一详一略。而且不借助比喻,堆砌辞藻,只是以朴实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我们眼前。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要说父亲的背影,那是司空见惯的;但这个却不是平时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这个背影有何不同寻常?

背景不同寻常。当时家庭刚遭遇不幸,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整个背景是极其惨淡、低沉和灰暗的。“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父亲的这身穿着打扮正烘托了当时环境的惨淡和特殊。而写橘子,特别加了浓烈的修饰语――“朱红的橘子”。这种不协调的朱红色,与全文的情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增加了凄凉的色彩。

场合不同寻常。当时正是我回家奔丧返校的日子,场合是父子离别的车站。离别愁绪正浓,父亲不舍之情正烈。“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父亲不同寻常。父亲刚刚失业,今后他又怎样生活,怎样维持家人生计,还是个未知数,正是无助彷徨之时。而且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渐显老态,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尽显艰难。“蹒跚”、“慢慢探身”、“攀”、“向上缩”、“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汇都可体现父亲身体的不同以往。

但是,这个不同寻常的背影中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如既往的爱子之情。

父亲把二十岁的儿子仍然看成小孩子,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捡定座位、千万叮嘱;亲自去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也足可以看出每每此时父亲几乎都是一样的情怀,做差不多的各种事情,因为这些在当时的儿子看来都是极其平常的,极其琐细的,而且任父亲做这些。父亲不放心茶房,亲自为“我”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老年人的“迂”,却一样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在那种种细事中,处处透露了父亲爱惜儿子的心。“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背影,作者没有再加以描写,但那“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我”,和“再三叮咛”,已把那舍不得和儿子分别的心情,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去的苦况活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让作者经久不忘,但真正令他难以忘怀的也许正是这份一如既往的爱,这份在这样不同寻常情境下的一如既往的关爱。所以他能够在十年后如此清晰地回忆起这些,甚至连当时父亲的动作都如此深刻,而且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悲酸惆怅,倍感珍惜。

正是对父亲的背影的这种审视,才让作者在追寻的过程中泪眼蒙,而我们却恰恰在作者泪眼中明白了其中的各种情怀,进而懂得父子间的情感流动。作者的泪水在望见父亲那个特定场合下蹒跚的背影时“很快地流下来”,对父亲的情感达到高潮。他由开始的对父亲年迈不便,艰难求生的怜惜同情到对父亲爱己情深的感动珍惜,到最后父亲不在时的追忆怀念,其中甚至还有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行为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这份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也是借助“泪水”表现了出来。

一次次流泪就是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从作者的泪眼中审视,也许我们更能明白那份不同寻常下的一如既往,更能读懂背影。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思考 下一篇:关于结构化教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