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时间:2022-06-18 05:42:39

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儿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死亡率较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8-0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多发生于小儿。患儿由于不洁饮食引起痢疾杆菌急性感染,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痢疾杆菌产生的内毒素经肠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循环障碍,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影响较大[1]。我院在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高热、惊厥、嗜睡、昏迷、呼吸衰竭等临床表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儿3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2±0.37)岁;体重8-24kg,平均体重(14.74±1.25)kg;病程1-3d,平均病程(1.37±0.28)年d;其中男22例,女14例;休克型25例、脑型7例、肺型3例、混合型1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例、大专8例、高中16例、初中8例。

B组患儿3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60±0.41)岁;体重8.5-25kg,平均体重(15.03±1.33)kg;病程1-3d,平均病程(1.42±0.31)年;其中男24例,女13例;休克型24例、脑型8例、肺型4例、混合型1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7例、高中18例、初中7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程、性别、临床分型、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A组患儿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入院后立即配合医生实施抢救。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液体,及时输注抗生素,必要时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输注血浆、白蛋白等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减少缺氧状态对脑组织的损害,对呼吸、心跳暂停者进行人工呼吸、有效胸外按压。同时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以辅助呼吸。高热者迅速实施降温措施,给予冰枕、冰帽迅速散热,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以供临床医生用药时参考。留取大便标本送检,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神志、面色、皮肤弹性,准确记录24h尿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

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发生交叉感染。给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抢救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护理操作娴熟稳健,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针对患儿及其家长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参与到对患儿的救治过程中,积极配合各项护理操作,防止因患儿哭闹而延误治疗[3]。

惊厥患儿及时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采用浓度为50%的酒精擦浴,避开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遵医嘱给予灌肠治疗,将一次性肛管插入肠道,彻底清除肠道内容物,既能起到降温效果,又能清除肠道内毒素。灌肠过程中密切注意患儿的不良反应,如发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症状,立即停止灌肠。灌肠液温度控制在37℃,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发生烫伤或肠痉挛[4]。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的声光刺激,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休克患儿取去枕平卧位,给予吸氧、扩容以改善微循环,也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次数多时注意预防脱水。指导患儿家长每次便后采用温水洗净患儿臀部,以软纸擦干,并采用5%鞣酸软膏涂抹肛周皮肤,以防发生皮肤溃烂[5]。

指导患儿家长在治疗期间禁止患儿食用生冷、油炸、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呕吐频繁者暂时禁食,以减少肠蠕动,减少毒素吸收,同时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情好转后可喂服少量淡盐水、米汤等流质食物,之后逐步过渡至少渣、清淡、易消化食物。少吃纤维丰富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脑型患儿如有吞咽困难者可给予鼻饲饮食[6]。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并采用0.3%过氧乙酸擦洗地面和台面。加强对患儿粪便、便器、尿布的消毒处理,餐具煮沸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向患儿家长解释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其配合医院的各项隔离消毒制度[7]。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1患儿预后情况比较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死亡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患满意率比较与A组对比发现,B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细菌性痢疾是临床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夏秋季节。小儿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如误食不洁饮食后,可导致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如细菌内毒素进入循环系统,可导致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不良后果[8]。

对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应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为原则,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抢救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较好的掌握病情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及时制定护理计划,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及其家长处于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最佳状态,达到预期的良好治疗目的,避免发生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当患儿病情处于危险阶段,患儿家长多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和压力,处于不冷静、不理智状态,易发生护患矛盾和纠纷,不利于治疗的实施。鉴于家长对患儿配合度的重要影响,我们重视对患儿家长的干预,使其放下心理包袱,积极配合对患儿的护理操作,使抢救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死亡率,并可增进护患关系。参考文献

[1]李萍,赵玉军.192例细菌性痢疾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3-264.

[2]蔡玲芳,徐红,陈秀芳.复方磺胺甲唑片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杂志,2011,28(3A):48-49.

[3]李小红,栾继霞,苗淑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15(1):153.

[4]姜艳萍.小儿中毒性痢疾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21-222.

[5]刘娅,杨毅.循证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23-124.

[6]杨秋.循症护理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B):385-387.

[7]李春艳,曾凤艳,尹雪梅,等.中毒性传染性腹泻患儿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6):72.

[8]丁春花,卢小青,黄丽娇.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81-782.

上一篇: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一篇:心理护理指导在老年口腔拔牙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