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让责任常驻童心

时间:2022-06-18 05:17:28

润物无声,让责任常驻童心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在一个人成人、成才、成事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4-2-1”家庭比例的增加,一直在宠爱下长大的独生子女们变得自私、任性,“只知受爱不知施爱”,孩子们心中的责任意识淡薄程度令人担忧。因此,激发孩子们的责任意识,从小建立起他们的责任心,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一、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新事物的接收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因此,正确利用榜样的力量,“润物无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良好的言传身教、同学的优秀榜样、社会上的杰出人物,这些都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建立起初步的责任意识。比如,教师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教师上课不慎迟到时对学生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值日生每天坚持早到开教室门、放学关窗锁门的认真负责的举动;环卫工人不顾风吹日晒坚持打扫街道……利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榜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责任就是从坚持做好身边的小事开始,我们都可以做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1.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他们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集体的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实行“值日班长”制,全班同学轮流值日。在学生担任“值日班长”的这一天,负责班级所有事情。实践证明,纵使再调皮的学生,在自己值日的这天,他(她)都会认真负责,对同学严格要求。同时,要有资格监督同学,“值日班长”首先就得以身作则。在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氛围中,学生的责任心得到强化,而且自身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在多种集体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明确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有利于培养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六年级学生与一年级的小朋友结对,实行“一帮一”。每一个高年级的小组对应一个低年级的小组,哥哥姐姐负责照顾好弟弟妹妹。虽然大孩子们有少许的不情愿,但让所有老师感动的是,那次活动非常成功。去的时候,因为要沿着公路步行一段时间,大孩子们一直牵着小朋友的手,还主动帮他们拿袋子,有的小组因为人手不够,一个大孩子就负责牵两个小孩子。事后,学生跟我讲:“老师,那些小朋友真是调皮,老是乱跑,我们带的饮料,我一口都没喝,全给他们喝了。”“老师,XX没吃鸡腿。”“为什么?不是每人有一个吗?”“他负责的那个小朋友把鸡腿掉地上了,他就把自己的让给那个小朋友吃了。”稚嫩的话语中,让我看到了这些年幼的面孔下所深藏的那颗宝贵的责任心。其实,在真正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们还是能负起责的,甚至,他们的那股认真劲头超乎我们的想象。只是,作为教师或是家长的我们,或许给他们提供的平台还不够。

三、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强化责任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犯错。心理学表明,当孩子犯错后,他心中的内疚和恐惧感会明显增强,这个时候如果能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勇敢承担责任,这样的经历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班上有一位成绩优秀的男生,在他值日的一个星期五,放学后他忘了关教室的窗户。正好双休日刮风,教室的玻璃被打碎了四块。周一学生到校后,冷风嗖嗖地刮进来,当时正是冬天,窗户边上的孩子冻得发抖。孩子们都向值日生投去责备的眼神。可是,这位学生并没多大的内疚感,因为自己成绩好嘛。见此,我将他调到了迎着风的那个座位上,两节课下来,也许是他自己尝到了挨冻的滋味,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打碎的玻璃我赔。”由于玻璃一时也补不好,该生就从家里带来了塑料膜和钉子,将四块窗格全部用塑料钉严实了。事后,我在班上组织了讨论,学生都明白了:是自己的工作,就得认真负责。如果失职了,就得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力所能及地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此后,班上不管谁损坏公物,学生都会主动赔偿。在面对学生一次次的错误时,如果老师每次都能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日益坚强,学会面对,更有担当。而这些优秀品质,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的责任心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作为教师,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责任细化成点点滴滴的小事,多途径、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让“责任”深入童心,从而培养出有责任、敢担当的下一代。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桂花园小学)

上一篇:改革作文评讲模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勤劳是一种美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