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化春雨倾情撑蓝天

时间:2022-10-23 01:26:57

呕心化春雨倾情撑蓝天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但俗话说得好:“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刺头”,令所有的老师头痛,而这一类的学生在班里的影响力还比较大,怎样教育并转化这一类学生?下面本人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就自己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这些学生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案例呈现

班里的赵某某同学是最令我头痛的学生。在刚进校时,他对班级事务很热心,深得学生们的青睐,但是后来我却发现他在老师面前一套、在学生面前另一套,因为他这种阳奉阴违的表现,其他学生们也开始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

为了不让这个学生掉队,脱离集体,我把希望寄托在其家长身上,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的父亲,简单汇报了该生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并希望家长能支持我的工作,抽空到学校互相交流交流。没想到这个电话打完的第二天,我发现该生的情绪更低落了,不但学习状态没有改善,反而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仇恨,那是一种对老师极度的不满,这种仇恨促使他变本加厉地与老师作对。我很纳闷,到底是哪出现问题了?带着这种疑惑,我再次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父亲告诉我:“你打他妈的手机吧!”无奈之下,我把电话打给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告诉我说:“老师,你昨天打完电话之后,他爸就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我儿子到底干什么坏事了?他是不是又闯祸了?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吧,别再给他爸打电话了。”他母亲的一通话语让我有了更深的疑惑,为什么不能给他父亲打电话?原来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走过一段弯路,他从小便很少得到父爱,也就只有在母亲那里,他还能感受到一点温暖。但母亲的温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一些坏毛病却越来越突出,行为举止也越来越怪异。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明白了这个学生的问题症结在于缺少家庭的关爱,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与其父母达成口头协议,要求他的父亲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温暖。通过一段时间和家长的合作,我发现该生有了不小的进步:学习兴趣有了,课堂上再不乱喊乱叫了,顶撞老师的次数少了,在班里的负面影响少了……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并掌握和家长沟通的技巧

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孩子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家长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生活经历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结构的完善和残缺情况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深刻的影响。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是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每当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懈怠、行为上的异常、思想上的偏激时,他总会对别人产生戒备心理,对老师、家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如果教师这个时候盲目地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使学生偏离轨道,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2.把爱心献给学生

(1)做益友良师,宽容学生。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老师应该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让他在快乐中生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故教师要努力做到“宽以待人,大肚能容”,采用委婉灵活的方法去鼓励教育学生,在通情达理中暂时宽恕容忍学生的过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能够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教育环境的形成。

(2)要循循善诱,因人施爱。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违反纪律的学生的实际原因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调皮而胆子小的学生,他们“吃硬不吃软”,作用较好;对于自尊心强而且倔强的学生,往往“吃软不吃硬”,效果也许有;而对于怀有成见且戒心重的学生,可能好意将被看作挖苦,可能引起反感甚至反抗。我们讲“因材施教”,也要做到因人施爱,班主任要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人施爱,定有成效。

(3)倡奉献师爱,以人为本。对学生来讲,教师的爱心付出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我们讲班主任要给学生以信任、亲近感、期望值,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效果。例如上面对于赵某某这样的学生,我主动接触他,走近他,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敞开心扉与他交流,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这才是育人之本。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新城中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下一篇:让闪亮的美点映入我们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