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之探索

时间:2022-06-18 02:23:41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之探索

【摘要】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认真分析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变化,从而有效做好制度的衔接,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本文将对高校会计制度修订前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的意义和影响、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核算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并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结合现代高校的财务、资产以及成本和预算管理需求,对收支分类以及口径进行了优化调整,使会计科目名称以及固定资产核算内容更加的明确。

一、高校会计制度修订前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变化

原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科目进行核算,用“固定资产”账户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原值,用“固定基金”反映高校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在原制度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损耗价值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而且其账面金额不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高校现行的新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这一科目,新增了在建工程、累计折旧以及待处置资产损溢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并通过“累计折旧”进行核算,可以准确反映折旧额;同时,“待处置资产损溢”能够准确反映高校处置固定资产及其固定资产清理净损情况;“在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高校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支出;“非流动资产基金”,反映的是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所占的资金。

新制度中,还增设了“待处置财产损溢”这一科目,主要反映高校无偿调出、出售以及捐赠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在高校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应当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基础,严格按照已经计提折旧额来冲减“累计折旧”科目,将待处置的账面净值转入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之中。在出售、捐出固定资产过程中,转销待处置资产损溢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金额。在新制度下,处置核算固定资产时,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以及处置之后的净损益或者净损失。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在本次高校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关于固定资产方面所提出的措施比较多,而且调整力度也比较大,这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了高校的固定资产存量

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时,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类别、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还要求基建账需定期入“大账”,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固定资产核算,而且以此可以全面反映出高校资产总量;同时,还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以此作为核算基础计提折旧,以准确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应计损耗,为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评价依据;还可以促使高校及时报废过期固定资产,为新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新会计制度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意,可以有效避免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对于盘活高校资产存量以及提高资金循环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制度下,高校为适应新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需按照新制度的要求统一培训清查小组人员,对其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以部门为单位,全面清查各类资产,将明细清单整理出来;对固定资产已使用、尚可使用的年限进行划分,以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计提。同时,还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划分,并按月摊销无形资产。在此过程中,高校上至学校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下至普通教职工,均对新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纠正了传统的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观念。

(三)有利于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先的财务与资产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制度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资产管理,高校需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使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从而形成了涵盖资产购置、领用以及入库和清查流程在内的制度架构,对于促进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新会计制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清查固定资产,做到心中有数

新制度对高等学校应当制定切合实际的固定资产目录以及分类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以此作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新制度下,高校应当全面清查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家底能够全面了解和把握;建议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建成清查小组,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统一思想,然后对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和盘点;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基础数据库的方式,来有效满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求。

(二)新旧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有效对接

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实施类别化管理,并且界定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以及折旧范围,对基础数据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同时,还要完善明细账,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供依据。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性补提折旧处理;在全面清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固定资产采购日期、原值以及当前的状态等信息,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应用年限以及可继续使用的年限,并且按照新制度中的年限平均法编制折旧明细表,依次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三)通过有效落实新制度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控水平

实践中,应当以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为切入点,高校各部门先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理顺,以此来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控。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大固定资产自采购、利用到最后处置、报废整个过程的动态化管控,通过健全和有效落实新制度,来提高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水平。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作,根据新制度规范和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并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对账工作,以此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

(四)加大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从国内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来看,一般都在1亿元以上,多则可达几十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规模,要想摸清家底,对固定资产进行长期计提折旧,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随着新制度的逐渐实施,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也要及时跟上,通过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有效节省手工计提折旧的成本,对于降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难度,效果也非常显著。同时,还要实现与高校财务软件系统的成功对接,以确保能够满足资产管理需求,使资产、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同步,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高校账账不符的重大难题。

结语

总而言之,新制度从预算、收支、结转、负债以及资产和成本费用等方面,对原制度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并且增设了固定资产折旧、处置以及租借和收入方面的管理规定,特别是固定资产折旧,成为现代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中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当从清查固定资产、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以及加大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等方面进行努力,以适应和充分发挥新制度的要求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小萍,池雪.对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有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9).

[2]周春尧.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J].辽宁经济,2015(04).

[3]杨惠.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5).

[4]冯浩,刘平.改进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12(02).

[5]蒋彩萍.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难点及其解决思路[J].会计师,2015(01).

[6]财政部.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Z].2014.

上一篇:浅析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关于信息时代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