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及其实现问题

时间:2022-06-17 11:45:33

教育公正及其实现问题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教育公正的定义、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公正实现的路径:促进教育市场化和加强政府干预,以实现教育公正;在实现教育公正时应遵守平等、差别、程序优先和满足多样性等原则。

【关键词】 教育公正;含义;类型;实现路径

教育公正是衡量社会公正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不管是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还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教育公正状况都不是令人很满意,教育公正问题也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教育公正性抱怨也是彼伏消长。提高教育的公正性水平,办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教育,是全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

一、教育公正的含义

教育公正是指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机会、权利、利益、条件等)供给和配置过程中所坚持的“应得”原则和所应实现的“相称”关系,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均衡、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从而保障不同个体或社会群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其所应得的公共资源。

这个定义明确了教育公正是现代的教育价值观,也是制定和评价教育政策的基本尺度。在传统社会中,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或配置遵循的是不公正的,根据社会身份或等级的不同有差别地对待。

教育公正主要调整的是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方式,主要包括教育权利、机会、利益和条件等,还包括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投放于教育中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

二、教育公正的主要类型

教育公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权利公正、能力公正和需求公正

根据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坚持的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公正分为“权利公正”、“能力公正”与“需求公正”。

权利公正是以权利标准为标准的教育公正,把政府法律所赋予公民平等教育权利的实现看成是衡量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是否实现了公正的核心标准。能力公正也可以称之为以能力为标准的教育公正,它强调把个人能力大小作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优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标准,在于倡导每个人应该按照他某方面公认的能力水平受到相应的对待,不同能力的人应该受到不同对待。需求公正可以称之以需要为标准的教育公正,以个人多样教育需要的满足作为评价教育公正的指标。

2、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

根据教育公正所意图调节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将教育公正划分为“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

起点公正指的是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自然或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具有开始他某一阶段学习生涯的机会,也就是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公正指的是青少年学生进入某一阶段的教育过程以后受到公正的对待,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利、同样的学习资源和同等的教育关怀,教育者不以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他们。结果公正是相对于最后目标而言,强调学生走出校门时获得大致相同的学业成就,从而使不同社会出身的儿童在起点和学校体制为的差别得以消除,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即教育质量或发展质量平等。

3、原则公正、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

根据教育公正实践的过程,可以将教育公正划分为原则公正、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原则公正也可以称为理念公正,主要是指政府或学校机构在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过程中,从思想上将公正或促进公正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程序公正与操作过程中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实质公正类似于上一组教育公正类型中的结果公正,强调公正在教育实践中被真正实现。

三、教育公正的实现路径和原则

与教育公正的认识相比,教育公正的实现是更加艰难的事情。这一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多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公正诉求有关系,此外还受到宏观的社会制度影响和制约。

1、教育公正实现的路径

教育公正的实现有两种主要路径,促进教育市场化和加强政府干预。第一条路径主要强调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过程中要放松管制,给学校更大的自,突出学校的特色和提高学校的竞争意识。第二条路径强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加以改变,并且防止市场行为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不良影响。

2、教育公正实现的原则

(1)公平原则。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公正的第一要义。作为教育公正首要原则或核心内容的教育平等应该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

(2)差别原则。差别原则是指在做到教育机会平等的前提下,给那些学业成就表现优异的人或学校以更多的份额。人们常说的“择优录取”、“多劳多得”、“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等,都体现了这种差别原则。

(3)程序优先原则。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保障之一,应该是一种更加优先的价值原则。要做到教育公正,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申诉制度等,从而使得不公正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为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公正和保障公正性的实现创造制度条件。

(4)满足多样性原则。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或配置,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人们的教育需要包括基本教育需要和非基本教育需要两个类型,基本教育需要具有普遍性,是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每一位公民或青少年儿童都具有的教育需要;非基本教育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别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高于基本需求的教育需要。

教育公正的实现确实非常艰难的,既要注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教育公正的实现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又要注意发挥和引导公民多样化的教育需要,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坤庆,岳伟.教育概论哲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冯建军.论教育公正的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战线,2007.4.

[5] 冯建军.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J].教育研究,2008.9.

【作者简介】

南腊梅(1982-)女,陕西商洛人,研究生学历,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上一篇: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 下一篇:中小学生家长影响孩子体育锻炼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