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也能说出大道理

时间:2022-06-17 11:14:20

小故事往往能够把真正的中国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小故事来宣讲大道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用身边的故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就是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下三篇小品文作者分别是刘明泉、陈冲和仇润喜,我很赞同他们的观点,尤其喜欢他们的说话方式,现列录如下。

我们的大学太庸俗

钱学森先生晚年卧病在床,表达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忧虑,这就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可以为此问题提供佐证的是:在英国QS公司公布的亚洲高校排行榜中,举全国之力兴办的北大、清华多次无缘进入前十名;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这是一道令我们的大学校长十分尴尬的命题。

欲破解这样的命题,似乎还得从1952年的院系调整说起:那次以苏联教育体系为蓝本的调整,确实为建设上的大干快上培养了一批技术专才,但却没有解决好高等教育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伤害了综合性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内涵。

与之相反,美国的各大名校诸如耶鲁、哈佛、斯坦福等多以文史哲专业为重,无一单偏理工。说到麻省理工大学,国人一定以为是单一的理工大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它共有58个专业,除24个属数理化外,其余34个是文史哲专业。同时美国大学制度还规定,一二年级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须修满数理化文史哲各科课程,才可进入专业学习。更有很多院校要求,以理工为主专业的学生,必须兼学一个文史哲副专业,方允许毕业。因为美国大学管理者认为,胸无人文理想,很难成为杰出的科技人才。

据一份美国大学的学习评估(CLA)报告称,美国大学校长要求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如下能力:第一,批判性思维;第二,复杂的推理能力;第三,优秀的书面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虽然也可通过数理化课程进行这样的训练,但如果离开严格的文史哲课程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会是很难的事情。(摘自刘明泉“‘钱学森之问’试解”)

编者:杰出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真正的杰出人才很少是在学校里造就和完成的,而是走出校门以后在社会条件和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适宜的社会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乃至人才选拔的标准对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至关重要。造就大批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改革发展提出的一个时代任务,学校应该致力于为未来杰出人才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也应该为杰出人才的涌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制。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教育要与社会携起手来,发挥合力,不能割裂开来,只让教育唱独角戏。我体会,钱老的问题,既是提给教育界的,更是提给整个社会的。解答钱老的问题,教育界要反思,整个社会也应反思。社会公众不能将钱老的问题当成是攻击教育现状的长矛。

我们的词典太不“生活”

常萍女士去菜市场买菜,问摊主:“这菜多少钱一斤?”摊主未及回答,过来一位学者模样的人,严肃地说:“对不起公民,您刚才说的那个话违法了!按照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您问价时不能问这菜多少钱一斤,那是违法的,应该问这菜每500克多少钱才合法!”说完,见常女士和摊主都愣在那里,长叹一声,摇摇头,走了。想做生意的摊主较快醒过味儿来,啐了一口,说:“甭搭理他,这菜五毛二一斤!”不料那学者模样的尚未走远,听见了,又折回来,谆谆教导说:“这位卖菜的公民,您应该说这菜每500克售价人民币零点五二元才合法!”

后来?后来常萍还是花两毛六买了半斤菜。

当然,任何事都一分为二。您打开电视,看中央台,正好是一广告,里面一个洋装笔挺的歌星或影星张嘴就唱:“Everybody一起来!”您倒是可能会想,怎么没人管管这种事?还有一位超女,唱过一首歌,里面有TMD,听众说她嘴上不干净,她说我这个TMD不是你那个TMD,你那个是骂人,我这个是“甜蜜的”。人民群众的语言异常丰富也相当驳杂,词典的功能,应该是对这种丰富性的及时跟进,和对这种驳杂性的筛选。但是从本质上说,不是这种筛选“规范”语言的发展变化,而是要有后者来对前者进行检验。(摘自陈冲“《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NBA’”)

编者:《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我国的“母典”,一直都是语言学习的标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对于民间的说法和不规范的词语从不涉及,这一点使“现汉”并不能很好的指导生活之用。

我认为我们要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汉语才更有活力,一味排斥,反不利于汉语的发展。词典的作用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去运用或掌握语言。对于一个成熟的语言其实不应拒绝外来词,应该有选择的吸收。从语言的简明原则看,如果用字母比用中文更清晰,用字母又何妨。我个人觉得,语言还是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放在词典中让人观摩的。

我们的人生太单薄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如下段子:“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文凭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做官一张纸,争斗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病例一张纸,痛苦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解一辈子。”其实,这张纸那张纸,基本都是信。书信之于人生,如影随形。即便当下,写信的人很少了,但人生有信,书信人生,很难改变。

“出生一张纸”。出生先从父母说起。父母要领结婚证,先要单位(或街道办)开具介绍信。办婚礼,四处撒喜帖,喜帖也是信。产房门前传喜讯——生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封信——口信,宣告自己的诞生,告诉等在产房外的亲人:“我来了!”从此,出满月、过百岁、庆生日,免不了红包与贺仪——也是信(物信)。

“文凭一张纸”。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入学要有录取通知书,毕业会发文凭。期间,有并要写请假条,有事常常写便条。入团、入党要写志愿书。男女同学间免不了传纸条。离家就学,要竹报平安;要钱要物,常写“见字如面”。出国留学,要填申请表,要出具推荐书、担保书、学历证书、财产公证书。在国外,“电邮”快递太虚拟,家长看多心起腻。电话太贵难尽兴,还靠双鲤相问讯。毕业要写就职信、应聘书,请老师写封推荐信。学校分配要发派遣书。就业要签合同书,跳槽要写辞职信。

“婚姻一张纸”。搞对象离不开写情书,时不时还要送玫瑰(物信)。结婚登记写婚书,婚前财产要写公证书,买房要签协议书。“折腾”下去,好说好散,有离婚协议书;否则,上法院,免不了要写状、上述书、申诉状、答辩书。法院要出调解书,调解不成要写判决书。

“做官一张纸”。先有任命通知书。日常工作势必要和公函、便函打交道,离不开计划、总结、请示、报告、意见、批复、通知、决定,交涉信、答复信。在企业,另有计划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担保书、合同书,招商信、订购信、发货信、催货信、催款信、还款信。做出成绩,会得到奖状、嘉奖令。犯了错误,要写检讨书;错误严重,会收到处分通知书。

“金钱一张纸”。工资有工资表,上税有纳税单。借贷有担保书,捐赠有捐赠证书。纳税大户会获表扬信,受赠人常有感谢信。钱多钱少,量入为出,“辛苦一辈子”,享受一辈子。怕的是见钱眼开,利令智昏,违法违纪,巧取豪夺,金银财宝恨无多,待到多时命“悬”了。于是,通知、免职决定、开除书、逮捕令、书、辩护书、判决书、上诉书,也许还有悔过书。

“病例一张纸”。为生活,为事业,为朋友,为子孙,不知苦,不知累,年老体衰,或积劳成疾,终有一日,病床歇息。于是,检查报告、诊断书,手术要签保证书。病情严重,医院要下病危通知书。思前想后,安排后事,会写遗书。

“悼词一张纸”。人死了要发讣告。亲朋好友、同志领导,要发唁言、写唁函。遗体告别仪式上,领导要致悼词或单位发生平。花圈、花篮,挽词、挽职全是信。

名曰“几张纸”,实则纸一张,即:人生一张纸,书信一辈子。从小到老,士农工商,东西南北,与人交往,离不开告知信、慰问信、结好信,请托信、请求信、允诺信,申谢信、婉辞信、致歉信。朋友喜结连理或事业有成,要写祝贺信;师长前辈过生日,要写祝寿信。亲朋故旧,家有丧事要写吊唁信、安慰信。给父母要写禀陈信、请安信、问候信,给子女要写告诫信、劝勉信、嘱咐信。事关重大、内容较多,要上万言书。受了委屈要写申诉信、上告信。发现问题要写检举信,有时不得不写匿名信。向人讨教,要写请教信;别人讨教,要写答复信。有钱了,被人盯上或许会收到敲诈信、恐吓信。向人告借,要写“乞米帖”。过节送贺卡,拜年有拜年封,平时用明信片看看,一辈子都离不开信。(摘自仇润喜“书信人生”)

编者:“人生一张纸”,这一张张纸道尽了人生的一切。人生如同一张纸,一张轻飘飘的纸,却又是如此沉甸甸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以一张纸来论英雄、定成败、划荣辱。为了这张纸,人们奋斗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折腾了一辈子。

我们的人生似乎都或多或少地被这样的一张张纸所束缚,所羁绊,总是在聪明与糊涂中、痛苦与无奈中轮回,总是难以跳出这一张张纸所形成的“围城”,让我们感到生活的艰辛和身心的疲惫。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张纸。如何把这张纸画出美丽的图画,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用恬淡为墨,以平和、感恩的心态调和,以快乐为主题在人生这张纸上画一幅画,你会发现,快乐是如此的美丽,快乐才是人生一辈子应该追求的!

上一篇:浅议保险公司差异化经营和差异化服务 下一篇:第三人侵害银行客户财产权 纠纷案的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