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6-17 10:56:26

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 要: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才算是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实践 策略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教学领域提得很响亮的一个话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谈几点感悟。

一、研读课标,挖掘教材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为宗旨,遵循历史教育规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正确定位,精心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架桥。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境假设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2.利用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教师一直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历史学科就变得无味枯燥,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枯燥的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中国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一目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中“人斗人”的几张图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种现象?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了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三、营造氛围,拓展思维

“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又如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创设情景,播放历史纪录片、历史影片或图片感受历史的真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等。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枯燥的书本因为有生命的气息而响起来。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我只是谈了自己的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发展我们的育人事业。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3]叶小兵 姬秉新 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5]张保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7]齐世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上一篇:读懂文章的眼睛 下一篇:分析英汉语言差异,提高英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