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错题为有效的学习资源研究

时间:2022-06-17 09:12:37

如何变错题为有效的学习资源研究

摘 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考试、做题是每个学生不可逃避的必经过程,那么在这些考试中,错题也是会不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通常在考试后,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试卷改错,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觉地进行错误的订正,但是据统计,卷面错误中仍有70%的错误来源于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常见错误,甚至有些错误是一犯再犯。究其原因,是平时对待错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是在就题改题,没有对错例的反思、归纳和整理,缺乏主动找到错误、分析错误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更多地依赖于求助的方式,求助于同学或老师,甚至直接拿着正确答案直接照抄,从而导致了学生和老师都在做一些机械的重复,但是收效甚微。讨论一下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变错题为有效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错题;学习资源;效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证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犯错”是普遍、必然的,但要错有所值。有的同学考过后,对错题漫不经心,往往同一个知识点,今天错,明天错,后天还错。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数学“错题”资源。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错题的重要性。如果在做题的过程中,始终重复的仅仅是不停地犯错这件事的话,“刷题”的做法就完全流于形式,刷题成了“刷题量”,只顾题数不顾效果,只会导致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不会,始终原地踏步,无法进步。如果学不会在累积的错题中进步,成绩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想打好基础,确实需要多做题,但是想在已有的成就上有进步,就一定要利用好每一个错题,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查漏补缺的过程。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先弄清楚,学生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针对最近高三进行的三次模拟考试,我进行了一些统计与调查,结果发现错误的原因中,思维能力欠缺的占了37.2%,习惯性的失误占了25.4%,知识概念不清的占20.6%,其他问题(比如心理因素)占了16.8%,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可以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习惯定势和心理素养等方面找到原因。那到底怎样才可以将错题真真正正地变成有效的学习资源呢?

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出错的最大的原因是思维能力的欠缺。通常这类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包括阅读能力的薄弱,对问题缺乏全面的J识和不能正确处理已知的信息等问题。要明确阅读的过程不是认字的过程,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去理解题意。有时的不理解源于读题时的精力不集中,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强迫的方法得以改善,比如读题时用笔尖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往过看,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或者是在关键字词下面做适当的记号。

位居第二位的错题是一些习惯性错误,而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阅读习惯不良、审题习惯不良、书写习惯不良和检查习惯不良等造成的。这类问题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需要自我矫正,要在平时的一些细节上自我规范,比如课堂上的规范,作业中的规范,关注自己的解题过程和书写习惯。

排在第三位的是概念性错误。包括认识不清或是不能正确理解,简而言之,基本不扎实。这是根上问题,也是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因为目的明确,哪里不懂就解决哪里,分析误区完善认识,分析清楚概念、规律的内涵、外延一级与相近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不会的知识点补上知识第一步,从认识到熟练还必须经过一个熟悉的过程,还需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把弄懂的知识点加固,才可以起到改错的作用。

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最不具体的因素,心理性错误。它的产生源于各种压力,直接的、间接的压力,另一种是人为制造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作为教师或是父母长辈,能做的就是以鼓励为主,培养自信,正是因为不够自信,才导致不断地自我否定。对学生自身而言,也需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更需要培养自信心,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心理因素的克服更多的需要自身的努力。

随着高考的临近和一轮又一轮的复习,知识的欠缺可以一点一点地弥补上来,但是思维能力的欠缺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解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读题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对应到相应的知识点,这也是需要练习的,只有能准确地找到题目的考查点,才能很快地反应出该使用的方法,再加上认真和细心才可以让错题越来越少。

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才能达到让错题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海蓉.利用数学“错题”资源提高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5).

[2]裘雷.中学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二次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2012(12).

上一篇: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下一篇:提高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