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集群的后世园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时间:2022-06-17 05:14:27

依托产业集群的后世园会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和新兴古典超边际经济学深入分析后世园会依托会展产业、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文章首先分析了三产业集群的动因,接着运用超边际分析产业的内生外化和集群演进机制,此后阐明三大产业集群是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因而本文认为,产业集群之路能够实现西安后世园会可持续发展,因而是一条具有极大可行性的路径。最后是走产业集群之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世园会;产业集群;新兴古典超边际;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昆明、沈阳世园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大型会展盛会在中国先后举办,各级政府花巨资筹办,当时经济欣欣向荣,可谓“世园凤凰经济”,但会展完后,场馆等各种资源的持续利用却成了大问题,如何实现原有价值平稳过渡,持续发挥作用,实现大型会展后的世园经济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后续中国这样的盛会也将会有更多,现在已知的就有2013年锦州、2014年青岛、2016年唐山世园会,因此研究世园会后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随着世园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世园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吴志强和朱(2007)用PRE-POST的理念,对上海世博园区的土地开发时序、功能转换以及土地的后续归属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查爱萍和后智钢(2009)在吴志强和朱对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有形资源、土地的再次开发和无形资源三个层次研究了上海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问题。石张宇(2008)主要从旅游业入手,研究了沈阳世园会使得辽宁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李淼焱和王娟(2006)则提出产业化、创新、法制和加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但是并没有对产业化的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曹跃群、蒋为和张卫国(2010)提出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上海世博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王世超和严艳(2010)提出应该加强对事前效应的管理并延长后续效应,以增强世园会对城市更新及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综上,前人研究有突破也有不足,前人大部分研究会展设施的后续利用,联系到的产业也主要局限在旅游业,也有的涉及到创意产业和服务业,而没有联系到整个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深入探讨会展涉及到的多种产业通过集群实现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陈建军,胡晨光,2008)。产业集群路径,对于后世园会时代形成世园会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会展、文化创意和环保产业的产业集群来分析,分析产业集群的动因,产业外化和产业集群的内生演进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产业集群动因

(1)自然禀赋和运输成本。丰富的适合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对相关产业的市场主体,具有类似的吸引力,会促进产业集群出现。如霸陵生态园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会吸引会展产业,旅游项目等的开发企业集聚于此,促进会展和文化产业的集群,为保护生态,会产生对环保产业需求。同时,产业集聚是空间的集中,集聚使得距离产生的成本减小(洪银兴,2004)。(2)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经济体随规模扩大而收益递增的现象,有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三种产业的内部集群,有利于企业相关规模的扩大,此时内部规模效益比较明显,三种产业集群,既能够互相补充,服务,产生正外部经济,形成产业链,促进彼此的发展,又创造了更大的需求和供给能力,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相关产业的集群,从而产生更加强大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当然,还有体现为知识外溢、共享基础设施等具规模报酬递增等形式(范剑勇,2006)。(3)分工专业化和协作。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Young,Allyn,1928)。地区专业化分工,没有一定数量企业的集聚是不行的,并且分工专业化也必须进行协作才能存在,而相互协作也需要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会展业的开发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意,环保产业可以促进两个产业发展的环保化实现,会展产业可以为两种产业提供展示平台,实现共同发展。上述从动因角度阐释了三大产业集群的动因机制,很明显是利于经济发展的。

三、产业分工和集群演进机制

生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个规律性趋势,即由“内部化”或“非市场化”向“外部化”或“市场化”演进。伴随这一趋势,企业内部链条优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个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会得以提高,产业分工与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经济的创新力与竞争力随之提升(程大中,2008)。三种产业都是从原来的产业中外生出来的,我们以会展产业为例来进行超边际分析,产业的外部化一直存在着交易费用和分工专业化的冲突。假定现在有两种活动要做:产品制造和会展服务创造。则每种活动物品有三个变量:自给自足量;购买量;销售量。同时每个量有正或零两种结果,则可能的决策有64个。

首先我们根据文定理作第一步分析,假如存在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则一个人绝不会同时购买和生产同一种商品,而且最多只卖一种商品,尽管它可以生产几种商品(Wen,1996)。经文定理排除,内点解永远不可能最优且剩下的63个解实际上只需考虑三种模式:产品制造和会展服务自给自足;专业从事产品制造,用产品制造获得收入来购买会展服务;专业从事会展服务,然后用会展服务获得收入购买产品。对三种模式做第二部分析,用边际分析求解最优值。我们假定社会中存在若干个决策前完全相同的企业,每个企业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个企业有一个效用函数、生产函数、时间约束及预算约束。消费的服务有两个途径:一自己生产,一是在市场购买,如果购买,则还要减去交易费用的损失。所以,交易效率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效用随交易效率提高而增大。生产函数中假定存在专业化经济,即每个人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生产效率就越高,产出也越多。时间约束表示单个企业用于制造产品和提供会展服务的时间不能够超过工作时间。预算约束函数则表示,卖的收入等于购买支出。现在则要在满足生产函数、效用函数、时间约束及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去求效用函数最大的值,求解方法则通过微积分求极值的方法,解出最大值。每一角点解的最大值为局部最优解。第三步,根据比较,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局部最大值,获得整体最优解。很显然,社会分工结构的选择中,交易效率是关键。当交易效率足够高时,分工就是全部均衡。对于制造产品和会展服务,当会展服务的交易效率低时,专业化生产带来产品制造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够抵消会展服务交易的高昂费用,因而企业会选择自给自足,同时生产产品和会展服务。此时,企业专注于两种专业,不利于专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加速知识积累,存在很大改进潜力,如果此时会展服务交易效率够高,企业则有余地选择专业化生产折中交易费用,从而形成新的分工格局,会展产业从经济中内生,并外化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同时这也也利于专业化加速效率提高和知识累积,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来承受更多的交易费用,从而又外化出新的产业。会展产业、文化创意和环保产业都可以如此内生外化。

当产业不断外化的时候,实际上整个经济体系也就再从自给自足状态,向局部分工,再向完全分工的状态演进。如上图,前提假设人们有四种必须的消费,可以选择生产1,2,3,4种商品,我们可以假定四种商品为文化创意服务,环保服务,会展服务,和一种生产的产品,随着分工和产业的外化,四种产品或者服务由自给自足演进到专业化分工形成独立的产业,演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交易效率,还有是对新分工结构的尝试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产业集群下降低了搜寻匹配成本和运输费用,降低了不确定性和风险等造成的外生和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效率。其次,产业集群,特别连文化创意产业进入的时候,就形成了周围产业之间知识、信息快速共享,加速了社会的创新,使得新的分工结构能够不断被尝试,加速了分工演进。再次,产业集聚后带来效益增加和当地政府、企业收入的增加,就有更好的资金改善制度等发展环境,利于分工模式的演进。所以说,从动态角度讲,分工模式的演进也依赖于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产业集群的成长也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产业集群是人们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既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机制,同时还能将这种分工与专业化深化下去,使得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和加深,从而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

(1)产业集群与人口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所谓人口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保持人力资源持续,包括品质与数量两方面要求(马力,王悦,庞克锋,2005)。实现三大产业集聚,对人才产生了强大需求,同时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协作分工催生出更多特殊岗位,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催生的需求和机会,都对人才产生强大吸引力。由于三产业的集聚,可以将文化创意和生态环保等思维和环境融入到集聚地,这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才提升自我技能。同时产业集聚后竞争加剧,加大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竞争,利于人才待遇改进。由此可见,产业集群机制提供了引才、育才的良性机制,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产业集群与生态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首先,会展、文化创意、环保产业,本身就属于环保型的产业,对生态破坏性较小。其次,环保产业能够对大量废物进行处理,推广环保技术,促进其他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的转变。再次,这些产业涉及很多制造业,由于距离的接近,存在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就可实现废物废料的再利用,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料,就进一步减少了污染,提高效率。由此可见,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利于环境的改善,实现生态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产业集群与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压力日益增大,必须寻求集约发展之路。三产业集聚,能够通过环保产业技术的改进和文化创意的提出,降低资源消耗,从技术上实现资源节约。同时,地理位置的接近,可以让某些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些企业的原料,从生产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有,集群化让会展,文化,环保等产业的企业以及他们的客户、供应商、大学、科研和服务机构间形成密切合作的社会网络,在该网络中,在不增加资源总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联合行动,整合集聚体成员现有的资源运用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产生集体效率和资源协同效应。所以,集群之路,能够实现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

五、政策建议

(1)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制定集群产业政策,推动会展、环保、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在内的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创意挖掘世园会中世园花等的开发潜力,并借助环保产业融入绿色元素,打造新的西安“文化生态世园城”。(2)制定积极政策推动会展产业发展,特别是注重培养会展人才,发挥已开设该项专业的西安外国语学院和其他未开设但是具有十足潜力类似西安交通大学的教育优势,共同培养会展方面的各级人才。(3)加强当地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确保文化创意获得更充分的保护,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潜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4)通过相关政策激励当地产业发展对环保的重视,形成对环保的需求,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对当地产业的服务改造,使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交互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环保的公共产品属性,通过合理的政策促进该项产业发展。(5)牢记原本国际上举办世园会目的是提高各园艺领域的生产力,引导园艺产品消费,提高公众对园艺产品的欣赏水平。因此可以考虑与杨凌园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合作,在会后让世博园一部分价值走向园艺业,促进园艺业的发展。

走产业集群之路,顺应经济规律,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后世园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世园凤凰经济”的涅重生。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朱.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续利用过程及方式研究[J].江南论坛.2007(2):14~15

[2]查爱萍,后智钢.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09(2):50~53

[3]石张宇.后世园会效应下的辽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特区经济.2008(6):160~161

[4]李淼焱,王娟.沈阳世博园可持续发展建议[J].商业时代.2006(33):94

[5]曹跃群,蒋为,张卫国.世博会背景下基于创意产业的上海服务业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0(12):82~88

[6]王世超,严艳.中国三大园艺博览会的对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6):574~576

[7]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6):68~83

[8]洪银兴.用主流经济学方法研究产业集聚――评梁琦教授著《产业集聚论》[J].经济研究.2004(10):126~128

[9]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11):72~81

[10]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1):76~88

[11]马力,王悦,庞克锋.产业集群机制与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5(9):122~124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读者与图书采购的关系 下一篇:论航空公司和货运之间的价格竞争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