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时间:2022-06-17 03:06:36

电商时代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一、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国家、社会的关注,农村经济状况在逐步改善,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农村经济面临着众多问题

①经营规模小,难以吸引劳动力、扩大生产和采用先进农业技术;

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虽然农村基础建设一直在加大扶持力度,但历史遗留问题过多,大部分中国农村仍然面临着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困难等众多问题,普通农户的农副产品较难销售到除近邻外的其他区域,同时由于部分农产品(蔬果等)保存困难,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③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大部分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对农产品收获大多仍旧采用家庭式经营性销售模式,工资性收入很低。

(二)电子商务时代

电子商务即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包括生产、销售、物流等所有基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活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化和政府的扶持,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2014(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电子商务涉及相关用户达到3.5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5万亿元。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拓宽农产品渠道,鼓励建立以B2C为模式将农产品与连锁超市挂钩,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农村经济的转型正在悄然进行。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农村经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也渐渐进入了农村生活,开始改变农村原本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国家的鼓励下,农村经济开始尝试和电子商务相结合进行转型。

1.电子商务时代下农村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全球范围内,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大趋势,不仅农产品的销售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用生产资料供给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进行,国外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借鉴;②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农产品的区域性、低值、易腐、没有准确标准等因素使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供需链条断裂大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流通现代化、市场的辐射区域。而电子商务的特点在于实时、高效,减少了时间空间上的成本,能够形成以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相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流,恰恰弥补了农业经济中的多方面困难。当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相结合,能够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便于农产品的出售,解决了“小农户、大市场”的难题,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渠道;③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将会打破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壁垒,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合理调节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供求双方及时便捷的沟通,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降低生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④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截止“十一五”,我国涉农网站达31000多家,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公布的《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预计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2014年底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以淘宝网购数据为例,其农村消费在2014年第一季度达到了9.11%,远远超过了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

2.国内农村电子商务成功案例。著名的“沙集模式”来自江苏省沙集县,早在2006年的时候,大学生孙寒返乡后和朋友尝试在淘宝开店,后来开始自产自销拼装家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周围乡亲一起加入。几年内,“沙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逐渐稳定,具有极高的可复制性,不断地带动周边农民,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转型。沙集农村电子商务以生产和销售拼装家具为主。2010年底年销售额达到了3亿多元,在2011年就超过5亿元。截止2012年上6月,当地有网店超过3000家。“沙集模式”带动当地家具配送、原材料加工制造、配件加工制造等众多相关产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居民也习惯了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作息,而是更加贴合电子商务中消费作息,新的收入渠道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加稳定祥和的生活。“沙集模式”的成功高度概括了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生机,除此之外农产品的B2C模式同样是农产品生产和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剔除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低廉的售价,可以便捷地购买到新鲜的送货上门的农产品,具有更好的信誉度和售后服务保障。A2B模式则是根据农产品的分散性,以区域为单位汇聚所在区域的农产品信息,以期货或现货的形式由经纪人进行网上销售,建立虚拟的专业市场与现实市场交相呼应。电子商务时代农村经济的转型不可避免,总结而言就是

①电子商务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了“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使农户和买方拥有平等的信息;

②农村电子商务具有蓬勃的生机,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网商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交易,具有极高的交易自由,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③电子商务改变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传统思想,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先进性启发农户用智慧构建新农村,以信息化扩大收入渠道,是对农村经济社会从思想观念上的根本改变。

二、电商时代农村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一)农村电子商务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向电子商务转型势在必行,尽管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甚至在一些村镇电子商务已经得到了高度的普及,但数据显示对于大部分中国农村而言,还没有达到星火燎原的程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农村对电子商务发展认识不足。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遭遇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村对其发展认识不足,及时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普及,但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电子商务甚至互联网还是一个模糊、不甚了解的事物,不能清晰透彻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内容,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信心也不愿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这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收到了极大的限制。

2.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农村的互联网并没得到高度的普及,信息化电子设备、网络通讯设施、通讯速度仍然有巨大的缺失,尚且不能达到现阶段电子商务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要求。同时在软件方面,农村缺少信息化人才、缺少优秀的电子商务工作人员,这大大限制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和使用。

3.农业物流体系不完善。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决定着电子商务能否平稳高效地普及和发展,然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农村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运输较为落后,甚至被排斥在配送范围之外,即使农村想发展电子商务却无法实现基本的交通物流,再加上该领域缺乏专业的农业物流公司,农产品又具有易腐的特性,这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1.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电子商务的主要运用场所在互联网,要想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达到电商时代农村经济的转型,必须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的普及程度,组织建立农业行业和农产品专业网站,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使用互联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2.加强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引导。电子商务的在农村的普及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的作用,由政府牵头带领农村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市场,让农民能够感受到新的模式能够扩大收入渠道,改善生活。为农村地区培养熟悉农村特点的“接地气”的留得住的电子商务人才,支持本地从事电子商务的农民到淘宝大学等培训机构学习。

3.完善农业物流体系。农产品的销售是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而农产品的配送则是销售的关键,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易腐、易变质、难包装,配送过程配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所以专业的农业物流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适合农产品运输的物流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农产品在配送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优化流资源配置,降低配送成本,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效益。

作者:郝丹炀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 下一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