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人生的反正面

时间:2022-06-17 02:22:05

美好的背后藏着丑恶,善良的背后躲着阴谋,纯真的背后守着无知,爱情的背后盯着贪婪……王昕朋在他的新著《我们新三届》中,用真实的故事、简朴的文字、复杂的情感,深刻地透析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片刻,完整细腻而又多元立体地呈现了那一群独特的中国青年的人生反正面,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感触良多。

知青,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畸生儿”,他们的脖子上,挂着不会与别人重复的“标签”。“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上山下乡吃尽苦,返城没有好工作,人到中年下了岗,苦难一个接一个。”这些顺口溜,听起来有些心酸,却是他们甚至很多人命运的生动写照。记录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追寻他们的成长轨迹,探究他们的人生况味,无疑对后来人和研究者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文献价值。

从《我们的1966》到《最难以忘记的1977》,从《有一个夜晚》的《喜报》,到《热情的冬天》的《目标》,作者一会儿想起《打井》时的《把兄弟》,一会又忆起《赶集》的遭遇和《大队书记》的故事,时而为《代课老师》的酸甜苦辣慨叹,时而为《我的工人兄弟》击节扼腕……在作者笔下,《枯萎的誓言》那么经不起推敲,《一声叹息》比想像中的无奈,《转折关头》却没有期待中的转折,《那晚有风》却也没有值得铭记的风景。“记忆深处的青春”,在无可奈何中流淌,在莫名其妙中流逝。所有的文字都笼罩在淡淡的苦涩里,却又带着那个时代青春的亮色,构成了一幅幅遥远而又鲜活的黑白映像,让读者的心一直在那些“绿军装”“白球鞋”和“手抄本”织成的生命沟坎里沉浮,一会儿心情酸酸的,一会儿眼帘湿湿的,为那些或陌生或熟悉的人生景象大喜、大悲、大爱、大憎……

作者是他们中的一员,自然对知青的生活、情感感同身受、而且书中不少篇章直抒胸臆,描摹的全是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字字句句都浸满了那个年月土地和庄稼的气息,闪耀着“新三届”那帮年轻人身上特有的被政治光环涂抹的生命之光。《口号》《打井》《白口罩》《黑夜的笑容》……新三届们的人生反正面光影斑驳,历历在现,字里行间的蕴意令人深思、揣摩、玩味……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津津乐道于自己和战友们的那些很容易被“放大”的生活琐事和人生情感,而是以作家的身份,站在社会、历史、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评价那些人、那些事,不顾影自怜,也不粉饰真实,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作为一台透视功能高超的CT机,将“新三届”的五脏六腑纤毫毕现地置于读者的面前,催促他们去洞察、去感知、去剖析。无论是记述“在苦难中成长”,还是慨叹“往事已如烟”;无论是寻找“留在心中的烙印”,还是留恋“记忆深处的青春”……作者都以火热的情、冷静的心,理智而又适度地把控着文字的温度和节奏,不急不缓、不偏不倚,对历史真实和情感真伪的过滤与把握,也显示出作者的文学智慧和哲学功力,为全书在跳跃的文字之美外平添了平实的沧桑感。

掀开生活无字书,看看人生反正面。王昕朋的《我们新三届》为我们洞开了体味人生的另一扇窗口,透过这一扇尘封已久的窗口,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别人的正反面,也是自己的正反面。

上一篇:青春影像中的城市经验 下一篇:尽展中国舞蹈风采